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终南山的游历情景和内心感受。开篇“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终南山雄伟的自然景观,其中“塞天地”表明山势如同屏障一般,将天地分割开来,而“日月石上生”则形象地描绘了阳光和月光在山石间的辉映,给人以神秘之感。
接着,“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进一步渲染了终南山的幽深与奇妙。白日尚未照亮谷底,而高峰却已沐浴在月光之中,这种对比强调了山势的险峻和光影的变化。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尽管山路崎岖,但住在山中的居民自有其纯朴自然之美,而诗人的心态也因此而平和,这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一种向往。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长风”与“万壑”相结合,使得松柏的形象在耳边呼啸的风声中跃然纸上,同时也衬托出了自然界那清新的气息。
最后,“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与宁静的山川之后,对于自己过去追求功名和学问的反思。这里的“悔读书”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反省,也是对过往知识学习方式的一种批判,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真理的追求超越了世俗的浮华。
整首诗通过对终南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的内心活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幽兰出佳谷,托根岐路傍。
路傍多风雨,侵凌良独当。
榛荆杂菅茅,纷纷遥相望。
白日万里远,腐草流萤光。
感此忽求怀,冰炭入我肠。
千古旷达人,去住贵能忘。
松菊有良侣,谅兹非故乡。
安得垂天翼,附之东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