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天地隐疏帘,卷尽人间万柳檐。
安得风花无我处,江山随地醉陶潜。
满怀天地隐疏帘,卷尽人间万柳檐。
安得风花无我处,江山随地醉陶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隐逸与自然和谐的画面。首句“满怀天地隐疏帘”,以“疏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将天地之大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内省与广阔的宇宙观。次句“卷尽人间万柳檐”,通过“万柳檐”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繁茂的柳树景象,更暗喻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摒弃,仿佛将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卷入其中,洗净心灵。
后两句“安得风花无我处,江山随地醉陶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渴望在自然之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不受外界干扰,如同东晋诗人陶渊明一般,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自然的和谐。这里的“风花”不仅指自然界中的风和花,也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变幻,而“无我处”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精神上的归宿,实现心灵的解脱与超越。最后一句“江山随地醉陶潜”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愿与自然共醉,追求精神上的极致自由与满足,如同陶潜般,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宁静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
宣德年间边景昭,彩色翎毛称独步。
近时林良用水墨,落笔往往皆天趣。
鸳鸯凫雁清溪流,寒鸦古木长林幽。
等闲得意即挥洒,一扫万里江南秋。
此图九鹭真奇绝,散立清烟乍明灭。
日长坐久看转亲,飘来点点青天雪。
翱翔霄汉殊不惊,欲下未下浑有情。
潜踪独趁水边食,延颈忽向芦中鸣。吁嗟!
林生精艺有如此,座客见之谁不喜。
洞庭湘渚在眼前,暝色惨淡凉飙起。
方今圣主覃恩波,四海山泽无虞罗。
悠悠群鹭各自适,虽有鹰鹯奈尔何。
康乐平生爱山水,移家直入烟霞里。
一窥尘网便深藏,两以鹤书征不起。
头戴皮冠手扶策,苍苍满面风霜色。
世人欲见恐难寻,樵客相逢多不识。
卖药修琴还到城,暂来倏去谁将迎。
伯阳已信皆糟粕,季子何劳问姓名。
予亦曾知君隐处,风泉翠滴琅玕树。
不待长须更致书,明朝载酒听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