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木佳阴小立迟,瓯香砚净镇相随。
子西诗句閒中领,正是日长山静时。
秀木佳阴小立迟,瓯香砚净镇相随。
子西诗句閒中领,正是日长山静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弘历在从香山返回圆明园途中,经过玉泉山小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
首句“秀木佳阴小立迟”,描绘了一幅绿树成荫、清新宜人的景象。诗人站在树荫下稍作停留,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这里的“秀木”指的是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木,“佳阴”则指出了这些树木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遮阳效果。“小立迟”则体现了诗人对这一美景的留恋与欣赏,不愿轻易离去。
次句“瓯香砚净镇相随”,转而描述了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在诗人身边的陪伴。这里的“瓯香”可能是指砚台散发出的香气,也可能是对文具精致之美的形容。“砚净”则强调了砚台的清洁与完好,暗示了诗人对文具的珍视和爱护。这句诗通过文具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闲适生活状态。
第三句“子西诗句闲中领”,提到的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字无己,号后山居士)的诗句。这里借用“子西”(即陈师道的别称)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自己在闲暇时光中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通过引用古人诗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学的深厚兴趣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正是日长山静时”,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的特点。夏日的午后,阳光充足,山林寂静,这样的时刻最适合放松心情,品味生活。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小憩时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通过文具、诗句等元素,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洞庭如潇湘,叠翠荡浮碧。
松桂无赤日,风物饶清激。
逍遥展幽韵,参差逗良觌。
道胜不知疲,冥搜自无斁。
旷然青霞抱,永矣白雪适。
崆峒非凡乡,蓬瀛在仙籍。
无言从远尚,还思君子识。
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
灵响非外求,殊音自中积。
人皆走烦浊,君能致虚寂。
何以祛扰扰,叩调清淅淅。
既惧豪华损,誓从诗书益。
一举独往姿,再摇飞遁迹。
山深有变异,意惬无惊惕。
采翠夺日月,照耀迷昼夕。
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
业峻谢烦芜,文高追古昔。
暂遥朱门恋,终立青史绩。
物表易淹留,人间重离析。
难随洞庭酌,且醉横塘席。
《游韦七洞庭别业》【唐·孟郊】洞庭如潇湘,叠翠荡浮碧。松桂无赤日,风物饶清激。逍遥展幽韵,参差逗良觌。道胜不知疲,冥搜自无斁。旷然青霞抱,永矣白雪适。崆峒非凡乡,蓬瀛在仙籍。无言从远尚,还思君子识。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灵响非外求,殊音自中积。人皆走烦浊,君能致虚寂。何以祛扰扰,叩调清淅淅。既惧豪华损,誓从诗书益。一举独往姿,再摇飞遁迹。山深有变异,意惬无惊惕。采翠夺日月,照耀迷昼夕。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业峻谢烦芜,文高追古昔。暂遥朱门恋,终立青史绩。物表易淹留,人间重离析。难随洞庭酌,且醉横塘席。
https://shici.929r.com/shici/RsTCccGvfD.html
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搀抢扫河洛,直割鸿沟半。
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
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
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
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