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不同色,与竹元同德。
风月偏相寻,携手清凉国。
与花不同色,与竹元同德。
风月偏相寻,携手清凉国。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其五)松庵》。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富有特色,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与花不同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常规美学的超越,拒绝了简单的以色彩取悦,而是通过更深层次去感受和理解事物。紧接着“与竹元同德”则揭示出诗人对竹子品格的推崇,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贞不屈、清高脱俗,这里表明了诗人对于品德修养的追求。
第三句“风月偏相寻”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画面,“风月”常用来形容自然界最柔美的景致,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达出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追求。而“携手清凉国”则是一种超脱尘世、达到心灵净化的境界,“清凉国”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洁净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于美学和品德的独到见解。杨万里的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淡泊明志的审美观念。
久晴忧不雨,既雨愁顿晴。
昧爽风雨作,慰惧还交并。
欹枕那能眠,披衣步中庭。
须臾风让云,震雷虩虩鸣。
蹄涔已稍积,檐注旋如倾。
虫虫气乍解,每每原可耕。
犹祝远近沾,伫待封事呈。
我尝嗤世人,率多望蜀情。
当局转自蹈,徘徊空倚楹。
盘山太行脊,千里走蓟易。
峰峦特秀拔,往往露奇石。
别业搆其间,匪学烟霞客。
来往偶停骖,一览千岩碧。
孟夏雨未足,展转愁无麦。
飞廉势复扇,熇蒸日若赤。
虚堂苦烦闷,遣兴无良策。
偶忆云中居,松泉在咫尺。
命笔规模之,肖弗求形迹。
幽籁奏柏竹,爽气生几席。
架壑白板阁,更复堪响舄。
旷怀一为寄,繁虑于焉释。
遥想伊蒲辈,禅悦正幽适。
畹蕙还舒艳,源桃早逊香。
不嫌迟好节,应为殿韶光。
妃子亭边妒,蜂儿蕊底忙。
标名偏许洛,极爱独称唐。
响识金铃缀,阴看锦幕张。
每当花绽朵,常值麦抽芒。
几度忧云汉,何曾命羽觞。
摧隤栏榭畔,孤负众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