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太行脊,千里走蓟易。
峰峦特秀拔,往往露奇石。
别业搆其间,匪学烟霞客。
来往偶停骖,一览千岩碧。
孟夏雨未足,展转愁无麦。
飞廉势复扇,熇蒸日若赤。
虚堂苦烦闷,遣兴无良策。
偶忆云中居,松泉在咫尺。
命笔规模之,肖弗求形迹。
幽籁奏柏竹,爽气生几席。
架壑白板阁,更复堪响舄。
旷怀一为寄,繁虑于焉释。
遥想伊蒲辈,禅悦正幽适。
盘山太行脊,千里走蓟易。
峰峦特秀拔,往往露奇石。
别业搆其间,匪学烟霞客。
来往偶停骖,一览千岩碧。
孟夏雨未足,展转愁无麦。
飞廉势复扇,熇蒸日若赤。
虚堂苦烦闷,遣兴无良策。
偶忆云中居,松泉在咫尺。
命笔规模之,肖弗求形迹。
幽籁奏柏竹,爽气生几席。
架壑白板阁,更复堪响舄。
旷怀一为寄,繁虑于焉释。
遥想伊蒲辈,禅悦正幽适。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盘山别业的回忆与向往,以及通过想象中的场景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盘山太行脊”、“峰峦特秀拔”、“千岩碧”等,展现了盘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如“孟夏雨未足,展转愁无麦”、“虚堂苦烦闷”,以及对清凉避暑之所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偶忆云中居,松泉在咫尺”的描述,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避世之地,充满了自然的静谧与和谐。“命笔规模之,肖弗求形迹”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字来再现这一场景,但并不追求外在的形似,而是注重内在的精神体验。
接着,诗人描绘了这个想象中的居所内的景象:“幽籁奏柏竹,爽气生几席”,通过声音与空气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最后,“架壑白板阁,更复堪响舄”进一步丰富了空间感,仿佛读者可以感受到那座白板阁在山谷间的独特存在。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其在现实压力下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内心之静融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