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上天竺》
《宿上天竺》全文
宋 / 白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名山倦游历,挂起手中藤。

佛国三生石,天岩百岁僧。

定回松院磬,吟苦雪龛灯。

愧我心犹杂,何因问二乘。

(0)
翻译
厌倦了名山的游历,我决定挂起手中的藤杖。
在佛国中看到三生石,遇见了一位百岁高龄的僧人。
禅定的心回归到松林中的寺庙,诵经声伴着雪龛中的灯火。
我内心仍有杂念,不知如何才能向他们请教佛法之道。
注释
名山:著名的山川。
倦游历:厌倦了长期的旅行。
挂起:放下。
藤:藤杖。
佛国:佛教的理想世界。
三生石:传说中记录三世轮回的石头。
天岩:天空之岩,形容高峻的山岩。
百岁僧:年事已高的僧人。
定回:静心归返。
松院:松树环绕的庭院。
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
吟苦:刻苦修行。
雪龛灯:雪洞中的油灯,象征清苦修行。
愧我:我感到惭愧。
心犹杂:内心仍有杂念。
何因:为何。
二乘:佛教术语,指小乘和大乘两种不同的教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名山游历后的倦懒之情,手持藤蔓,似乎在寻找一个休息之地。佛国三生石和天岩百岁僧,则是对禅意境界的描绘,这里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长存不朽的意境。松院磬,是一种打坐的地方,吟苦雪龛灯,则表现了诗人在寂静之地沉思冥想的状态。愧我心犹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自责,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心境还未达到清净无为的禅意所致。何因问二乘,二乘通常指的是声闻与缘觉,这里可能是在询问自己为什么要追求更高层次的佛法修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内心清净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自我反省与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白珽
朝代:宋   字:廷玉   籍贯:元钱塘(今杭州)   生辰:1248—1328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白珽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猜你喜欢

满庭芳·其一八月十六夜,景修咏东坡旧词,因韵成此

一到江南,三逢此夜,举头羞见婵娟。

黯然怀抱,特地遣谁宽。

分外清光泼眼,迷滉漾、无计拘拦。

天如洗,星河尽掩,全胜异时看。

佳人,还忆否,年时此际,相见方难。

谩红绫偷寄,孤被添寒。

何事佳期再睹,翻怅望、重叠关山。

归来呵,休教独自,肠断对团圆。

(0)

减字木兰花·其一

乱魂无据,黯黯只寻来处路。

灯尽花残,不觉长更又向阑。

几回枕上,那件不曾留梦想。

变尽星星,一滴秋霖是一茎。

(0)

更漏子.借陈君俞韵

暑方烦,人似愠。怅望林泉幽峻。情会处,景偏长。

心清闻妙香。宝幢低,金锁碎。竹影桐阴窗外。

新事旧,旧愁新。空嗟不见人。

(0)

惠山

石苔滑汰屋连斜,第二泉边古佛家。

一壑松风听不了,却留僧坐自煎茶。

(0)

次韵叔祖题咏泽亭

疆塞声威昔据鞍,筑亭聊此水云看。

地连牛斗东南胜,心体鸢鱼上下观。

一节爱君通表里,百年耽句置炎寒。

莫疵缘岸规模浅,幽洁从来极怕宽。

(0)

杨伯子见访惠示两诗因次韵并呈诚斋·其二

别去常关梦,书来意已强。

那看多竹地,相对两绳床。

壮志霜空鹘,禅心古庙香。

糠炉熟黄独,待子数分尝。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