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飞来,何常羊。鹭将栖,倡六茎。尊则有象彝有黄。
器充厥实表乃章。鼓之咽咽,若存若亡。
鹭飞来,何常羊。鹭将栖,倡六茎。尊则有象彝有黄。
器充厥实表乃章。鼓之咽咽,若存若亡。
这首诗《朱鹭》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描绘了朱鹭的动态与静态之美,以及对古代礼器的联想,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首句“鹭飞来,何常羊”以鹭鸟的飞翔引入,与常羊(普通羊)形成对比,突出了鹭鸟的灵动与独特。接着“鹭将栖,倡六茎”描绘了鹭鸟即将栖息的情景,同时借“六茎”(古代礼器之一,用于祭祀或宴飨)隐喻其优雅的姿态,如同古代礼仪中的尊贵角色。
“尊则有象彝有黄。器充厥实表乃章”进一步延伸了对古代礼器的联想,尊(古代酒器)和彝(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容器)的描述,以及它们的颜色(黄),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庄严与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在诗中追求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
最后,“鼓之咽咽,若存若亡”以鼓声的轻柔与隐约,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悠远空灵的意境,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与文化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以及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朱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读书何如事耕种,唇腐头童得饥冻。
半生塌翼堕江湖,仰视群飞困嘲弄。
闭门诵说不知悔,时以圣贤资折中。
饥来驱我向京华,为米折腰随所用。
一官此固初不恶,浪以讨论辞冗从。
梅公据鞍殊矍铄,满腹精神比钱凤。
新诗借我快笔端,省向江南赋云梦。
向来高门迩衡陋,杖履时来窥牖瓮。
今公三径为谁开,顾我五穷那易送。
会当投檄复言归,时访祇园谈不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