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厌风尘苦,投山一望欢。
才经当路石,已爱古嶒峦。
风度松声阔,霜明晓道乾。
匡庐曾隐处,飞瀑为谁寒。
正厌风尘苦,投山一望欢。
才经当路石,已爱古嶒峦。
风度松声阔,霜明晓道乾。
匡庐曾隐处,飞瀑为谁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盘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首句“正厌风尘苦”,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厌倦之情。接着,“投山一望欢”则以转笔,将情感转向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喜悦。诗人仿佛在寻求心灵的解脱与慰藉,通过投向山林,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欢愉。
“才经当路石,已爱古嶒峦”,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感受。经过一块块石头,诗人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更在古老的山峦中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美。这里的“古嶒峦”不仅指山的形态,也暗含着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转。
“风度松声阔,霜明晓道乾”,进一步展现了山中清新的自然景象。微风吹过,松涛阵阵,显得格外辽阔;清晨的霜白,使得道路更加清晰明亮。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匡庐曾隐处,飞瀑为谁寒”,诗人将思绪引向了历史与传说中的名山——庐山,以及庐山上的飞瀑。这里既有对过去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飞瀑的寒冷似乎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永恒,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它不仅是一次山行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写照。
淡日晖晖,西风瑟瑟,京城再度重阳。
欲携樽酒,何处赏秋光。
尚喜名园在迩,同佳侣、游兴偏长。
疏篱畔,千丛万朵,新菊送幽香。商量。
经眼偏,绝怜浅白,斜间深黄。
掬霜痕盈手,安向筠筐。
归去小楼客夜,青灯底、听彻寒螀。
微醺里,持螯风味,乡思总难忘。
月黑江寒,甚缘故、蛟精狂舞。
凭仗着、毒烟妖焰,蓦成焦土。
薜荔鬼燐狐免窜,荆榛满道骷髅语。
一声声、惊起水龙吟,淋铃雨。恨不化,韦驮杵。
恨不作,雷公斧。取败残馀烬,再完楼橹。
可奈问天天不管,射潮无力空飞弩。
钝书生、还恋故宫秋,伤离黍。
画里湖山好,又几回题句,年华催换。
少日襟情,老来游迹,旧图都见。
莫道风波恶,泛一叶、钓舟归便。
愁洛阳,暗满胡沙,迟了莼鲈张翰。非晚。新恩重眷。
有琴鹤归装,萝荔芳院。
待欲抽簪,怕羲之笑我、庾公尘涴。陶令容萧散。
记运甓、才专方面。只兰亭不似新亭,许多春怨。
更无风,漫流平碧,轻舟漾到鸥边。
看远浦、隔回江浪,夕阴留住春烟。离情那天。
清和芳草绵绵。休道别愁难摸,一时载满湖船。
忆腻水脂红,粉娇桃嫩,惹衣香沁,露酣蕖重,如今独自凭阑望眼,遥山黛色依然。
早娟娟。前番明蟾又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