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构压池塘,不僭亦不偪。
影浮绿水静,寒凝雪山色。
抚槛接修竹,连檐引苍柏。
注目望长安,无奈浓云隔。
层构压池塘,不僭亦不偪。
影浮绿水静,寒凝雪山色。
抚槛接修竹,连檐引苍柏。
注目望长安,无奈浓云隔。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园林景象。首句“层构压池塘,不僭亦不偪”以“层构”形容楼阁的层次丰富,与池塘相映衬,既不显得过于高耸,也不显得局促,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空间感。
接着,“影浮绿水静,寒凝雪山色”两句,通过“影浮”和“寒凝”两个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水面上楼阁倒影的轻盈与雪山之寒的凝重,动静结合,画面生动。同时,将雪山的颜色融入到楼阁的倒影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且富有层次感。
“抚槛接修竹,连檐引苍柏”则进一步描绘了园林中的自然景观。扶着栏杆,可以触碰到修长的竹子,沿着屋檐,可以看到苍翠的柏树。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体现了园林设计的巧妙与对自然的尊重。
最后,“注目望长安,无奈浓云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虽然可以远眺长安,但被浓云遮挡,无法尽览全貌,这种情境既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运司园亭中雪峰楼及其周边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长裾珠履飒轻尘,閒以琴书列上宾。
公子无雠可邀请,侯嬴此坐是何人。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