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秋山中作》
《早秋山中作》全文
唐 / 王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0)
注释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故篱:故乡。
尚平:即尚长(尚子平)。
一作“向平”。
陶令:即陶潜(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称。
蛩响:犹蛩声。
蛩:蟋蟀。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
言其简陋。
空林:渺无人迹的树林。
期:约,约定。
翻译
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思念回东溪守着竹篱故居。
不厌弃尚平尽早了却儿女婚嫁,却嫌恨陶潜辞官归隐年岁已迟。
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
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早秋时节于山中所感所思。开篇“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平淡与无奈的态度,同时又展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接着,“岂厌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迟”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对比古代诗人陶渊明迅速辞官归隐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于现实中仕途升迁之慢的不满。这里的“岂厌尚平婚嫁早”可能是在借古人的早婚早嫁来比喻自己对仕途的不满,而“卻嫌陶令去官迟”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及时辞官归隐的抱怨。

下面的“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两句,是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蛩和蝉都是秋天才会鸣叫的声音,它们急促或低沉的声音在这里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悲凉之情。

最后,“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两句,则是诗人在山中感受到了极度的寂寞和孤独。柴门即柴扉,是指家乡的门户,这里的“寂寞柴门人不到”表达了家园无人问津的凄凉景象。而“空林独与白云期”则是诗人在这寂寞中,只能与山中的白云为伴,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为伍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孤独、寂寞而又充满哲思的山居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朝代:唐   字:摩诘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生辰:721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三十一

坦老勾贼破家,罗山就窠打劫。

勘證将来,未免髑髅敲磕。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七十二

独能岗上,慧日峰前。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正法眼,破沙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一二四

秋风凋败叶,游子未归家。

直饶归得后,无处立生涯。

白蘋红蓼对芦花,令人长忆老玄沙。

(0)

受业师孙请赞

削发村院里,僻陋少见闻。

信脚到南地,也作住山人。

龙床角畔脱空话,引得衲子如蜂屯。

思归未得,故国梦频。

慇勤藉汝将予去,且看梨花二月春。

(0)

初祖赞

航海越漠来,几度药不杀。坏我震旦人,至今厮淈?。

(0)

颂古四十四首·其十

胶投漆,水和乳,一卷一舒,全宾全主。

谁言不落青黄,就中要人道取。

谁道取,分付镬汤,熟蒸烂煮。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