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何处秋声起。欲问秋声,只在桐阴里。
风定芙蓉香十里。烹茶唤起娇嫞婢。
把卷论文人有几。还是芭蕉,解得侬心意。
不合读书明眼底。添将多少愁滋味。
泠泠何处秋声起。欲问秋声,只在桐阴里。
风定芙蓉香十里。烹茶唤起娇嫞婢。
把卷论文人有几。还是芭蕉,解得侬心意。
不合读书明眼底。添将多少愁滋味。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静谧与凄美。开篇“泠泠何处秋声起”,以秋声的细微波动引出主题,仿佛在寻找那来自远方的秋意。接着“欲问秋声,只在桐阴里”,点明秋声藏匿于梧桐树荫之下,暗示秋意深藏不露,需用心去感受。
“风定芙蓉香十里”,描绘了一幅风停后,荷花香气弥漫整个十里之地的画面,既展现了荷花的高洁与美丽,也象征着秋天特有的清新与宁静。随后,“烹茶唤起娇嫞婢”,通过煮茶这一日常活动,引入了人物角色,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把卷论文人有几”,则转向对文人的思考,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最后,“还是芭蕉,解得侬心意”,以芭蕉作为寄托,表达了一种理解与共鸣,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不合读书明眼底”,可能是在感叹读书虽多,却难以洞察世事的复杂,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而“添将多少愁滋味”,则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的沉重与复杂,使得整首词在静谧中蕴含着深深的忧郁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秋日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自辽东鹤去,算何人、插得翅能飞。
笑平生错铸,儒冠误识,者也焉之。
谩道寒蚕冰底,瓮茧解成丝。
何许丝千丈,补得龙衣。
镜里不堪勋业,纵梦中八翼,不到天墀。
看墦间富贵,妻妾笑施施。
对青山、千年不老,但梅花、头白伴人衰。
严陵路,年年潮水,不上渔矶。
东园吟思玉蟾清,园客开门古意生。
冰砚云灯深洞宇,春花秋草旧宫城。
人藏密树寻声见,鹭下寒池照影惊。
三十分司泉石主,马蹄尘外得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