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二》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0)
注释
先君:指去世的父亲。
昔:从前。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伊川:古代地名,今河南伊川县。
修竹:高直的竹子,常象征君子品格。
缑山:古代山名,位于河南洛阳附近。
泉眼:泉水的源头。
冰玉:形容泉水清澈如冰似玉。
茅轩:简陋的草屋,常用来指隐士居所。
照水开:倒映在水面。
清如鹄:清雅如同白鹤。
翻译
先父曾爱洛城居,如今我也经过嵩山脚下。
在水南边选地建屋,我怎敢妄为,只尝试去伊川买些修长的竹子。
又听说缑山有好泉水,它穿过市场,穿越树林,流淌如冰似玉。
遥想那竹林间的茅舍倒映在水面,两位老者相对而坐,清雅如白鹤。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与自然之美的诗句。开篇“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两句,通过对比先人喜爱的洛阳城和自己现行经历的嵩山,表明了对先人记忆的缅怀,同时也描绘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水南”、“伊川”都是地名,但在此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接下来的“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两句,则是对缑山美丽泉水的描绘。通过“傍市穿林”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泉水在城市附近潺潺流过,给人以清凉和宁静的感觉。

最后,“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美好景致的遐想,以及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这里的“茅轩”、“两翁”都是对朋友的亲切称呼,“清如鹄”则形象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纯洁无暇的情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先人记忆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卜算子·其三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树隔豫章深,天合鄱阳净。

水鸟咿哑作橹声,飞入苍烟暝。

略放嫩阴开,微见斜阳醒。

远浦轻帆似泪痕,细点冰奁影。

(0)

看花回.登西竺庵僧楼望江上春色,用清真韵

画楼三面空旷,练净沙洁。

万树媚红怨碧,带缕缕情丝,闲处萦结。

莺程燕路,薄暝生烟芳草滑。

看落照、碎作黄尘,乱山蒸翠雨初绝。

才过了、元宵一月。渐逼近、春分时节。

一半韶光送却,早一半离愁,做弄华发。

凭高望远,心与江流应九折。

拍垂杨、又飞絮,重赋天涯别。

(0)

南浦.从玉田本题岳馀山鸿庆闹红一舸图

疏雨湿蝉衣,绕池塘、数里藕花开遍。

双桨破烟痕,垂杨底、略有嫩风勾绾。

篷窗试启,冷香如梦浮清浅。

借得沧浪容一枕,卧听棹歌声远。

最怜那日西湖,记招蝶、盟鸥段家桥畔。

凉约美人寻,花阴动、秋在湘裙罗扇。

轻盈易别,采芳空寄瑶琴怨。

输与鸳鸯三十六,长是水云闲散。

(0)

浣溪沙.湖上旧感。四阕·其四

翠幕无聊语晚鸦。碧云难问阿香车。

小屏山外即天涯。

南国可怜生豆子,北人偏解种杨花。

感人无谓是芳华。

(0)

扬州慢.萤苑怀古

疏柳摇愁,夕阳催暝,可怜梦里芜城。

自琼花谢后,早粉黛飘零。

叹当日、河边士女,断燐衰焰,都化流萤。

问凄凉、谁吊黄昏,犹有箫声。

翠桡暂倚,玉钩斜、荒草青青。

算艳冢秋深,离宫夜老,留得残星。

不照画眉帘子,无聊处、雨灭还明。

诉兴亡遗恨,招凉人语疏灯。

(0)

喝火令.题潘补之同年希甫花隐填词图

韵细流莺和,香疏粉蝶慵。冷扶残醉倚东风。

唱起花深深曲,心事海棠红。

窄径依微远,迥栏宛转通。吹笙良夜有谁同。

一树春阴,一树月空濛。

月在无人庭院,人在月明中。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