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与自然之美的诗句。开篇“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两句,通过对比先人喜爱的洛阳城和自己现行经历的嵩山,表明了对先人记忆的缅怀,同时也描绘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水南”、“伊川”都是地名,但在此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接下来的“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两句,则是对缑山美丽泉水的描绘。通过“傍市穿林”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泉水在城市附近潺潺流过,给人以清凉和宁静的感觉。
最后,“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美好景致的遐想,以及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这里的“茅轩”、“两翁”都是对朋友的亲切称呼,“清如鹄”则形象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纯洁无暇的情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先人记忆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画楼三面空旷,练净沙洁。
万树媚红怨碧,带缕缕情丝,闲处萦结。
莺程燕路,薄暝生烟芳草滑。
看落照、碎作黄尘,乱山蒸翠雨初绝。
才过了、元宵一月。渐逼近、春分时节。
一半韶光送却,早一半离愁,做弄华发。
凭高望远,心与江流应九折。
拍垂杨、又飞絮,重赋天涯别。
疏雨湿蝉衣,绕池塘、数里藕花开遍。
双桨破烟痕,垂杨底、略有嫩风勾绾。
篷窗试启,冷香如梦浮清浅。
借得沧浪容一枕,卧听棹歌声远。
最怜那日西湖,记招蝶、盟鸥段家桥畔。
凉约美人寻,花阴动、秋在湘裙罗扇。
轻盈易别,采芳空寄瑶琴怨。
输与鸳鸯三十六,长是水云闲散。
疏柳摇愁,夕阳催暝,可怜梦里芜城。
自琼花谢后,早粉黛飘零。
叹当日、河边士女,断燐衰焰,都化流萤。
问凄凉、谁吊黄昏,犹有箫声。
翠桡暂倚,玉钩斜、荒草青青。
算艳冢秋深,离宫夜老,留得残星。
不照画眉帘子,无聊处、雨灭还明。
诉兴亡遗恨,招凉人语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