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叠鸣珂树如帐,长杨春殿九门珂。
我来惆怅不自决,欲去欲住终如何。
水叠鸣珂树如帐,长杨春殿九门珂。
我来惆怅不自决,欲去欲住终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游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迷茫。诗中“水叠鸣珂树如帐”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水边竹树间的风声,如同珍贵的玉珂相击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丽的氛围。接着,“长杨春殿九门阔”进一步扩展了园林的宏大与美好,长杨在春日里更加鲜明,皇宫般的建筑和开阔的空间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然而,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诗人的心境却并非完全悠然。诗中的“我来惆怅不自决”显示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不安,仿佛诗人在某些事务上举棋不定,无法做出决定。这也许是由于面对美好的自然景观,诗人的内心反而更加焦虑,因为这与他现实中的职责或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欲去欲住终如何”一句,更深化了这种矛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与犹豫,不论是选择离开还是留下,内心都无法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这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上的复杂性,也可能暗示着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与个人愿望之间的冲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巧妙地揭示了人在面对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是一首蕴含深意的抒情之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