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来未觉西山远,紫翠千重隔画阑。
此地岂容携酒到,任谁只许捲帘看。
佛炉香共朝云散,客碗茶分雪乳寒。
一自得陪清论后,此心不用倩师安。
坐来未觉西山远,紫翠千重隔画阑。
此地岂容携酒到,任谁只许捲帘看。
佛炉香共朝云散,客碗茶分雪乳寒。
一自得陪清论后,此心不用倩师安。
这首元末明初张昱的《题大隐庵开士殊无别远翠楼》描绘了诗人坐在翠楼中远眺的景象。首句“坐来未觉西山远”,写出了诗人静坐楼中,时间仿佛停滞,连远处的西山都似乎近在咫尺。"紫翠千重隔画阑"则通过重重紫色和翠绿的山峦,展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远意境。
接下来两句“此地岂容携酒到,任谁只许捲帘看”,表达了对这宁静环境的尊重,暗示此处是修行之地,不容世俗打扰,只能透过卷起的帘幕欣赏美景。"佛炉香共朝云散",以佛炉香烟与朝云消散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禅意氛围,暗示着庵中的清修生活。
"客碗茶分雪乳寒"进一步描绘了庵中的日常,品茗的场景寒意中透出淡雅,如同雪乳般的茶汤,体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宁静。最后两句“一自得陪清论后,此心不用倩师安”,表达了诗人自从有了与高人清谈的经历后,内心已得到安宁,不再需要外在的安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隐庵的独特环境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领悟。
灵均不信,木末搴芙蓉。徒自洁,好奇服,芰荷缝。
看心胸。霁月光风。
似爱莲叟,云难狎,应亦未观,林下淡丰容。
坐荫高花十丈,身疑在,玉井三峰。
甚东皇遣与,桃李斗春浓。男色昌宗。失昌丰。
访平泉记,奇草木,惟赤柏,与金松。
岷岭导江,浩浩发临邛。进吴侬。
万里江南北,行欲遍,未曾逢。
堪怅恨,风与雨,苦相攻。
怕学琼花不坠,潜飞去,地上无踪。
柰明朝酒醒,空对夕阳春。流水溶溶。
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
同庚复同道,同游金芙蓉。
穷途事多违,志愿始不同。
公葺芰荷衣,长啸栖丹峰。
赋诗杂风骚,屈宋或可宗。
字画尤俊健,下笔侪王钟。
颠张与醉素,岂敢称书工。
从容笑语间,已足惊儿童。
况负此二长,尽可开盲聋。
奈何知者寡,栖栖叹无逢。
我抱七尺躯,混迹尘埃中。
开口谈世事,吐气如长虹。
性僻多忤物,世俗似不容。
拂衣青山下,浩歌乐无穷。
长琴弹夜月,短笛吹天风。
无可无不可,岂复忧穷通。
公今已下世,年寿胡不丰。
我老天地里,岿然成一翁。
平生袜线才,愧乏补报功。
同生不同归,又复异始终。
出处了莫齐,叹息天宇空。
《挽琳荆山上人》【元·叶颙】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同庚复同道,同游金芙蓉。穷途事多违,志愿始不同。公葺芰荷衣,长啸栖丹峰。赋诗杂风骚,屈宋或可宗。字画尤俊健,下笔侪王钟。颠张与醉素,岂敢称书工。从容笑语间,已足惊儿童。况负此二长,尽可开盲聋。奈何知者寡,栖栖叹无逢。我抱七尺躯,混迹尘埃中。开口谈世事,吐气如长虹。性僻多忤物,世俗似不容。拂衣青山下,浩歌乐无穷。长琴弹夜月,短笛吹天风。无可无不可,岂复忧穷通。公今已下世,年寿胡不丰。我老天地里,岿然成一翁。平生袜线才,愧乏补报功。同生不同归,又复异始终。出处了莫齐,叹息天宇空。
https://shici.929r.com/shici/j7z7wFSe.html
我出何所适,行吟对清晖。
著我烟霞屐,制我芙蓉衣。
天风扶瘦策,山云锁幽扉。
下同麋鹿游,上与猿鹤飞。
小草陈野色,幽花发馀辉。
无一不自得,深愧畴昔非。
嗟彼世网中,对面触祸机。
樽俎潜鸩毒,笑谈杂嘲讥。
甘心陷危辱,畴能察先几。
世缘吾已断,世好吾已微。
惟有金华峰,相看不曾违。
荣华虽足贵,林泉不如归。
去去不复返,永食南山薇。
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
参禅穷理,只要抱本返元初。
解得一中造化,便使三元辐辏,宿疾普消除。
屋舍既坚固,始可立丹炉。炼还丹,全太极,采玄珠。
的端消息,采将坎有补离无。
若也不贪不爱,直下离声离色,神气总归虚。
了达一切相,赤子出神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