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世积悲愁,愆房生爱怜。
舟车载人罪,送入罗酆山。
高真发慷喟,嚾嚾有苦言。
世智等蜉蝣,不思龟鹤年。
短世积悲愁,愆房生爱怜。
舟车载人罪,送入罗酆山。
高真发慷喟,嚾嚾有苦言。
世智等蜉蝣,不思龟鹤年。
这首诗《和读山海经(其五)》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短世积悲愁”,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避免的悲愁,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愆房生爱怜”一句,以“愆房”(可能指某种植物或自然现象)的生长引出对生命的爱怜之情,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舟车载人罪,送入罗酆山”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将人生比作被载着罪孽的舟车送往地狱(罗酆山在古代文献中常指地狱),生动地描绘了人在世间所承受的苦难与最终归宿的无奈。
“高真发慷慨,嚾嚾有苦言”则转而描写神仙或高人的感慨,他们发出慷慨激昂的声音,吐露内心的痛苦与忧虑,反映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之人的共鸣与理解。
“世智等蜉蝣,不思龟鹤年”最后两句,将世俗的智慧比作蜉蝣(一种寿命极短的昆虫),讽刺了世人追求短暂功利的浅薄,同时赞美了长寿如龟鹤般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长久精神价值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永恒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
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
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
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
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
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
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
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
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
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
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
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
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
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