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古洞初归主,林外穿云远共君。
石作莲花疑半折,僧如迦叶可为群。
未须说法来猿听,恐有遗书似鸟文。
去处莫言随所遇,年年风月待平分。
山中古洞初归主,林外穿云远共君。
石作莲花疑半折,僧如迦叶可为群。
未须说法来猿听,恐有遗书似鸟文。
去处莫言随所遇,年年风月待平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游览石莲洞的奇景与感受。首联“山中古洞初归主,林外穿云远共君”,以“归主”二字巧妙地将诗人与古洞融为一体,仿佛古洞是诗人的新家,而“穿云远共君”则暗示着洞内景象之深远与神秘,与外界形成对比。
颔联“石作莲花疑半折,僧如迦叶可为群”,运用比喻手法,将岩石比作即将折断的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将僧人比作迦叶,不仅突出了僧人的形象特点,也暗含了对僧侣修行生活的赞美。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石莲洞的独特魅力。
颈联“未须说法来猿听,恐有遗书似鸟文”,表达了诗人对洞内可能存在的古老文献或智慧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谨慎的态度,不急于向外界传播洞内的秘密,似乎担心会破坏这份宁静与神秘。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尾联“去处莫言随所遇,年年风月待平分”,则是对这次游览体验的总结。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轻易透露这次经历,而是要像等待年年风月一样,静静地品味和回忆这次独特的旅行。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暗示了诗人希望与他人分享这份体验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莲洞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独特体验的珍视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