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作西山颂,君其出使年。
勒碑悬日月,驱传接云烟。
寒尽函关路,春归洛水边。
别离能几许,朝暮玉墀前。
圣作西山颂,君其出使年。
勒碑悬日月,驱传接云烟。
寒尽函关路,春归洛水边。
别离能几许,朝暮玉墀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安贞的作品,名为《送吕向补阙西岳勒碑》。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圣作西山颂,君其出使年。" 这两句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圣作"指的是西岳(即华山)上的神圣碑文,而"君其出使年"则表明朋友即将踏上外出的征途。
"勒碑悬日月,驱传接云烟。" 这两句描绘了西岳之巅的壮观景象,勒石为碑,高悬如同日月一般,而马蹄声似能通达云端,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寒尽函关路,春归洛水边。" 这两句则转换了语气,从严峻的山路到温暖的季节变化,函谷关是古代关隘之一,而洛水则是古都洛阳之水,诗人通过对季节和地点的描写,表达了对归途中景色的期待。
"别离能几许,朝暮玉墀前。"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在这里,“玉墀”象征着高洁和坚固,诗人可能在此暗示希望与朋友的情谊如同那坚不可摧的玉石一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季节和地点的变化,表达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友谊深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