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亏魄散游漾。把天真、变成虚妄。
逐境性昏沉,苦海忙忙任流浪。前程路险如何向。
劝汝等、早修无上。无上遍知明,明照离数焕师旷。
精亏魄散游漾。把天真、变成虚妄。
逐境性昏沉,苦海忙忙任流浪。前程路险如何向。
劝汝等、早修无上。无上遍知明,明照离数焕师旷。
这首元代侯善渊的《使牛子》是一首禅宗寓言诗,以牛子的形象表达对修行的警示和指导。诗中描述了“精亏魄散”的状态,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迷失和空洞,这种状态是“虚妄”的源头。诗人强调随着欲望和环境的影响,“逐境性昏沉”,人们容易在苦海中迷失方向,如同在茫茫苦海中流浪。
接下来,诗人告诫读者,前方的道路充满艰险,应及早寻求“无上”之道,即超越世俗的最高智慧。这里的“无上遍知明”是指佛教中的般若智慧,能够洞察一切,明辨是非。诗人借用古代音乐家师旷的典故,说这种智慧如同明灯,能照亮前行之路,帮助人们脱离困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乐,通过生动的比喻,引导人们追求精神的觉醒和解脱,具有深刻的禅意。
河南灵地,信从生俊杰,皆由天佑。
见说簪缨称世袭,复是青毡还旧。
学海渊源,笔端锋镝,未逊谁居右。
使台暂赞,直须黄阁环召。
欣遇初度良辰,中元节过,九日方称寿。
好看莱衣□舞处,尽羡一门三秀。
名过河东,迭居宰职,复见韦平胄。
祝君遐算,南山松柏长茂。
我本耕田夫,识字略可数。
谁令半窗灯,夺此一犁雨。
明经为青紫,无乃以书贾。
晚知事大谬,于学竟何补。
归来抱遗经,颇欲窥门户。
忍饥堪丹铅,环坐书作堵。
时或跻唐虞,身亲到邹鲁。
吾方忘吾贫,三径蓬藋拄。
独惭鹤山翁,健笔照衡宇。
赤手盘蛟蛇,今已泉下土。
连云甲第多,未必快此睹。
乃知痴书人,差胜守钱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