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舒晴十日阴,春来时节更萧森。
徐行索句茅檐静,孤坐焚香书屋深。
少日饥寒真累己,莫年勋业已无心。
先贤遗传时披读,颇怪山王在竹林。
一日舒晴十日阴,春来时节更萧森。
徐行索句茅檐静,孤坐焚香书屋深。
少日饥寒真累己,莫年勋业已无心。
先贤遗传时披读,颇怪山王在竹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蕃在春天里的一段日常生活和心境。首联"一日舒晴十日阴,春来时节更萧森",通过对比一天短暂的晴朗与连续多日的阴雨,展现了春季气候的多变和略带凄清的氛围。"徐行索句茅檐静,孤坐焚香书屋深",诗人悠闲地漫步,寻找创作灵感,独坐在静谧的书屋里燃香读书,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少日饥寒真累己,莫年勋业已无心",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经历的困苦,感叹岁月流逝,如今对功名利禄已经失去了热忱,表现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最后,"先贤遗传时披读,颇怪山王在竹林",诗人翻阅前人的智慧,对古代隐士如山王在竹林中悠然自得的生活表示钦佩,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日常琐事之中,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淡泊情怀和对学问的坚守。
梅花如幽士,盛满每不居。
澹泊向春风,养气故有馀。
雨晴百日暖,天葩还自舒。
八月风露冷,金波满阶除。
倾城矫独立,疑来霁雪初。
主人昨何往,密箐蛮獠庐。
伐畔安反侧,功岂崇诛锄。
排斥蓐收气,独任春扶舆。
寒厅慰归眼,香影横空疏。
借问花无心,何为能待余。
君看同晚节,芳情长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