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藏真蜕,苍藤缚古绳。
髑髅能指月,鬼火见抟灯。
涧道孤花发,山泉六月冰。
坐深忘万物,夕鸟过西陵。
石壁藏真蜕,苍藤缚古绳。
髑髅能指月,鬼火见抟灯。
涧道孤花发,山泉六月冰。
坐深忘万物,夕鸟过西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充满了禅意与哲思。诗人以永明寿禅师塔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联“石壁藏真蜕,苍藤缚古绳”,开篇即以石壁与苍藤构成的画面,隐喻着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石壁上的“真蜕”象征着生命的更迭,而苍藤缠绕的“古绳”则寓意着历史的连绵不绝和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颔联“髑髅能指月,鬼火见抟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生死轮回的主题。髑髅指向月亮,暗示着即使在死亡之后,灵魂仍能感知宇宙的奥秘;鬼火与抟灯的对比,则体现了生与死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对光明与黑暗的深刻思考。
颈联“涧道孤花发,山泉六月冰”,描绘了山间独特的四季景象。涧道中的孤花在六月依然绽放,显示了生命力的顽强;而山泉却在炎热的夏季结成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自然界中冷暖交替、生机与静寂并存的奇妙平衡。
尾联“坐深忘万物,夕鸟过西陵”,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诗人仿佛与万物融为一体,忘记了外界的纷扰,只感受到夕阳下的鸟儿飞过西陵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和对心灵深处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生死、四季变化等哲学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和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