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百慵室·其二》
《百慵室·其二》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丰草长林水一湾,妒人秋色满柴关。

年来习懒因成性,老去居贫却喜閒。

坐树莺慵浑不语,带云鸟倦早知还。

浮生扰扰空劳顿,一枕惟安十亩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却流露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首句“丰草长林水一湾”描绘了环境的丰富与生机,草木茂盛,流水潺潺,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然而,“妒人秋色满柴关”一句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秋天的景色虽美,却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他内心的某种情绪,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是对某种缺失的感伤。

接下来的“年来习懒因成性,老去居贫却喜閒”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现状的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或许已经习惯了懒散的生活方式,甚至在贫穷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坐树莺慵浑不语,带云鸟倦早知还”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莺鸟的慵懒不语,鸟儿的倦意归巢,都象征着生命的自然规律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也寄托了他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渴望——在忙碌与喧嚣之外,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最后,“浮生扰扰空劳顿,一枕惟安十亩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他认为,人生的奔波劳碌往往徒劳无功,真正的安宁和满足只能在心灵的深处找到,或许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十亩之间。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普遍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力。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登楼

千年日月藏丹鼎,万里乾坤著白头。

落木断虹天渺渺,閒云倦鸟日悠悠。

开门碧海通诸岛,极目青山是别州。

我欲便骑黄鹤去,回头还有故乡愁。

(0)

寄袁中素季原

清谈疏世虑,知发度年华。

雀饮盆中水,蜂寻案上花。

郊原新射雉,陂荡早开蛙。

得句何人赠,棠溪有竹家。

(0)

闻有海船入鄞作诗附寄正仲

华馆多髯客,深山短发翁。

钟声更点外,萤焰烧痕中。

春日同倾酒,寒溪数过鸿。

天门通海路,诗寄鄮城东。

(0)

自归耕篆畦见村妇有摘茶车水卖鱼汲水行馌寄衣舂米种麦泣布卖菜者作十妇词·其十

卖菜深村妇,休嗟所获微。

芜菁胜乳滑,莱菔似羔肥。

橐里腰钱去,街头买肉归。

种蔬胜种稻,得米不忧饥。

(0)

正仲思归作篆畦今夜月十诗非篆畦月乃雁苍月盖杜子美鄜州月之意也予作十章乃篆畦月也·其八

篆畦今夜月,政自使人怜。

久废登山屐,愁催下濑船。

衰年免黄帽,旧习守青毡。

东浙承平地,如今是近边。

(0)

无题·其三

杏花寒气退三舍,柳絮春光减二分。

帘外游丝飞冉冉,窗间野马走纷纷。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