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斋道人性冲泊,萧然远慕桑柴风。
有时幅巾去入社,脱纵世外凌孤鸿。
吟诗不作烟火气,遣兴每陟罗浮宫。
何当共约飞云顶,三峰上界看鸿濛。
颐斋道人性冲泊,萧然远慕桑柴风。
有时幅巾去入社,脱纵世外凌孤鸿。
吟诗不作烟火气,遣兴每陟罗浮宫。
何当共约飞云顶,三峰上界看鸿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刘颐斋的道人的形象与生活情趣。诗中通过“性冲泊”、“萧然远慕桑柴风”等词句,展现了道人超凡脱俗、追求自然本真的性格特点。他时而以幅巾之装融入社交,时而又远离尘嚣,如同凌空的孤鸿,自由自在。
“吟诗不作烟火气”,表明道人创作诗歌时,摒弃了世俗的浮华与功利,追求的是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遣兴每陟罗浮宫”,则描述了他在罗浮山宫中寻求灵感与乐趣的情景,显示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执着。
最后,“何当共约飞云顶,三峰上界看鸿濛”,表达了诗人与道人共同登高望远的愿望,寓意着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世界的高度,更是精神境界的开阔与超越。整首诗通过对刘颐斋道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翼翼兮新堂,高明兮孔扬。
眷青龙兮东下,览凤凰兮南翔。
堂中美人兮金玉其相,入直承明兮近日月之清光。
踰河湟兮度陇蜀,历井陉兮上太行。
瞻白云兮孤飞,怅万里兮游子。
羌弭节兮县车,升斯堂兮奉甘旨。
斑衣兮被被,列曾玄兮济济。
舞婆娑兮称兕觥,乐怡愉兮岂弟。
新堂兮翼翼,旅楹有闲兮孔安且硕。
繄千秋兮万年,子子孙孙兮期永保而无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大江澄练,对一尊离合,春风江北。
燕代三年谈笑间,初识芝兰白璧。
桂窟高寒,铁衣英壮,早得文章力。
峥嵘富贵,异时方见相逼。
明日相背关河,魏家宫阙,西望千山赤。
我亦疏慵归计久,欲乞幽闾松雪。
千里相思,欣然命驾,醉倒张圆月。
酒乡堪老,紫云莫笑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