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翁诗礼饱丘园,况有诸孙名义传。
得雨蛟龙势逐逐,接翰凫凤声联联。
灵明入地含一笑,痴客问天今九年。
合沓高名吉人后,会题影响叠前篇。
羡翁诗礼饱丘园,况有诸孙名义传。
得雨蛟龙势逐逐,接翰凫凤声联联。
灵明入地含一笑,痴客问天今九年。
合沓高名吉人后,会题影响叠前篇。
这首诗是宋代员兴宗所作的《送喻志夫登第西归》。诗中以“羡翁诗礼饱丘园”开篇,赞美了喻志夫在学问和礼仪上的深厚造诣,以及他与家族文化的紧密联系。接着,“况有诸孙名义传”表达了对喻家后辈传承良好家风的肯定。
“得雨蛟龙势逐逐,接翰凫凤声联联”两句运用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来比喻喻志夫才华横溢,如同蛟龙得雨般气势磅礴,又如鸿雁接翰般文采飞扬。这不仅描绘了喻志夫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暗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
“灵明入地含一笑,痴客问天今九年”则通过想象喻志夫在地下的智慧之光,以及“痴客”(痴迷于学问之人)对他的仰慕之情,进一步强调了喻志夫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这里的“九年”可能象征喻志夫在学术道路上的辛勤耕耘和时间的累积。
最后,“合沓高名吉人后,会题影响叠前篇”表达了对喻志夫及其家族声誉的赞誉,认为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家族荣誉的延续。同时,也预示着他的作品将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前人作品的宝贵补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喻志夫个人才华、家族传承以及其作品社会影响的描绘,展现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美好祝愿。
江南陌,袅袅东风弄色。
垂杨畔、宝马香车,芳草王孙自相索。美人云鬓侧。
梦破残红半碧。
寻春去、莺送燕迎,十二栏干夜犹立。繁华等陈迹。
但雨涩莓苔,风动葵麦。游丝漠漠和愁织。
试目极千里,断烟寒食,邻鸡野哭如昨日。
落花泪盈尺。追忆。恨何及。问老去东君,争似书客。
天荒地远无人识。算往事只付,数声渔笛。
今宵沉醉舞短剑,歌昔昔。
应是三生杜牧,深红浅绿,再接花枝。
正好珠珰佩解,金雀鬟垂。
定情诗、早怜碧玉,小名录、恰比红儿。
尽绸缪,描残翠管,写尽乌丝。相宜。
绿衣方小,青衫未老,绛缕初飞。
顾曲郎君,记歌娘子按新词。
学秦筝、争传妾解,偷吴语、未许欢知。
画中人,五湖一叶,载到西施。
轻暖薄寒不定。酝酿出、萧萧烟景。
眉妩窗纱,牙签帘几,春昼须人承领。
淡云微雨,生催促、碧桃红杏。当日西园三径。
正好泥香林靓。
花发疏栏,笛横别浦,载酒徵歌寻胜。
东华留滞,都分付、短檠孤咏。
彩云晓陌,红烛画楼,春风旅中偷度。
椒帖桃符一样,晴光遍朱户。香焚后,帘捲处。
屡极目、小桥归路。遇佳节、素发萧然,恁般情绪。
岁酒让谁举,无限韶华,忙里暗来去。
芳草又生惆怅,王孙自朝暮。人何远,情半误。
仿佛忆、去年新句。问今日,故里阳春,可还如许。
西山荐爽,堪拄笏飘坠,井梧一叶。
门外骊驹争祖道,分序雁行南北。
十载亲闱,两悲风木,种种颠毛白。
老成高卧,静看车马心折。
正逢乞巧针楼,天孙会合,惆怅人间别。
主圣时清须一出,岂得久淹泉石。
事了拂衣,功成身退,早遂渔樵业。
雕邱无恙,韩溪同泛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