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倾弊无他故,习尚清谈出望门。
奏议救时翻见黜,搜扬隐逸更谁论。
中华倾弊无他故,习尚清谈出望门。
奏议救时翻见黜,搜扬隐逸更谁论。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个现象,即陈頵(可能是人名)所处的时代风气崇尚清谈,而实际的政治行为与这种风尚形成对比。诗中提到“中华倾弊无他故”,暗示国家处于衰败之中,问题并非出在别的地方,而是由于过分崇尚空谈,缺乏实际行动。
“习尚清谈出望门”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清谈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主流,而真正能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拯救时弊的奏议却被贬斥。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实际政务处理的忽视和对理论空谈的过度追求。
“奏议救时翻见黜”一句揭示了这种矛盾,那些试图通过奏议来改革时局的人反而被排斥,这无疑加重了社会的困境。“搜扬隐逸更谁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隐居不仕、未被发掘和重用的贤才的忧虑,他们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忽视,无人能为国家出谋划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陈頵的事例,批评了宋朝时期社会风气的浮夸和对实政的轻视,呼吁人们关注实际问题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