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浮鸥,江上送人,波共天阔。
谁知流到乡关,已是百回千折。
殊方暖候,最怕苒苒饧箫,飞花萦鬓都成雪。
偏记约归程,说今年春节。催发。
去帆如箭,唯听穿林,岸猿啼别。
千里江陵,无此风光奇绝。
石城重到,梦里柳绕秦淮,垂条不绾同心结。
摇荡木兰舟,有轻云笼月。
碧水浮鸥,江上送人,波共天阔。
谁知流到乡关,已是百回千折。
殊方暖候,最怕苒苒饧箫,飞花萦鬓都成雪。
偏记约归程,说今年春节。催发。
去帆如箭,唯听穿林,岸猿啼别。
千里江陵,无此风光奇绝。
石城重到,梦里柳绕秦淮,垂条不绾同心结。
摇荡木兰舟,有轻云笼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画面,以碧水、浮鸥和开阔的江面为背景,传达出离别时的感伤与远方的思念。诗人通过“流到乡关,已是百回千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旅途中的艰辛与曲折。接着,他提到异乡的温暖气候,却因时光荏苒,春意阑珊,飞花飘落如雪,更添离愁。诗人特别记得约定的归期——今年春节,暗示了对团聚的期盼。
“去帆如箭”形象地写出船只的迅速离去,只留下穿林而过的猿啼声作为别离的挽歌。接下来,诗人感叹千里之外的江陵,尽管风景优美,却无法比拟故乡的奇绝。当再次回到石城,梦中又见秦淮河畔的柳树,但它们已无力挽住心中的情愫,象征着无法挽回的离别。最后,木兰舟在轻云笼罩的月色下摇曳,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增添了诗的意境。
整体来看,汪东的这首《石州引·和东山,同匪石作》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离别之情与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