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阵碛》
《八阵碛》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齧。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0)
注释
平沙:广阔的沙漠。
石蕝:古代的遗迹或石堆。
岁岁:每年。
孔明:诸葛亮。
行列:兵法阵列。
至人:得道的高人。
汉道:汉朝的道统。
蜂起:纷纷崛起。
群孽:众多的邪恶势力。
崎岖:艰难曲折。
瞥:短暂的一眼,形容时间飞逝。
六师:指军队。
八阵图:诸葛亮著名的军事阵法。
夔峡:长江上的著名峡谷。
翻译
广袤的沙漠多么空旷,隐约可见古老的石堆。
它们横七竖八布满江面,每年沙子和水侵蚀不断。
诸葛亮已经去世很久,谁能分辨他的兵法阵列。
神奇的兵法并非轻易可学,自古以来秘而不传。
得道的高人内心已领悟,后世之人只能胡乱猜测。
自从汉朝衰落,奸雄纷纷崛起。
英雄间互不相让,灾祸相连不断。
驱使百姓劳作,市井无烟火,战场鲜血流淌。
万人命运悬于一线,杀戮如同雪地消融。
不考虑长远,行事草率,无法可依。
诸葛亮晚年崛起,意图荡平邪恶势力。
他行事谨慎,隐忍许久未决断。
志向虽大却导致行动迂回,时光匆匆流逝。
军队混乱未整,英雄的豪情突然受挫。
只留下八阵图,千百年来壮丽夔峡铭记着他的功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八阵碛》。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和战争的深刻感悟。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开篇即以浩瀚的沙场比喻历史的广阔与复杂,石蕝则象征着古人遗迹,预示了诗歌将要追述往昔。

接下来的“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齧。”则描绘了一种战争频仍、时光流逝的景象。这里的“沙”可能指的是兵法中的阵图,而“水”的流动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诗人提到“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孔明即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以智谋著称。他的去世意味着智慧与策略的失落,而后人的争论则显得渺小。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此句强调了真正的军事才能和战术不是可以学习到的,它们往往是无迹可寻的。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才智的崇敬之情。

至于“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则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超越时代、洞察事理的人物的赞赏,同时也批评了后来者们的空谈无益。

以下几句:“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则是对历史上的动荡局势和英雄人物的描述,其中“汉道”指的是汉朝的治理方式,“蜂起”则形容了战乱频发,而“英雄不相下”则表明在那个时代英雄辈出,各怀绝技。

紧接着,“祸难久连结”一句,则描绘了一种长期的战乱与困顿。这些句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与英雄的深刻理解和复杂情感。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这两句极为悲壮,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带来的毁灭与死亡。战争不仅摧毁了城市,更让江河变成了滔滔血流。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这两句则透露出战争中的残酷无情和生命的轻贱。在这里,“万人”与“一掷”的对比强调了战争中个体生命的渺小,而“杀尽如沃雪”则形容了一种冷酷而彻底的毁灭。

接下来的“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教训和未来规划的思考。这里强调的是,对于历史的反思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有深远的考虑与筹划。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此句中的“孔明”再次出现在诗中,体现了诸葛亮那种想要清除历史遗毒、实现长治久安的伟大志向。

紧接着,“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则描绘了一种在复杂困难局势中谨慎行事的情形。这两句通过对诸葛亮智谋与克制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家的向往。

最后,“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则是对诸葛亮宏伟抱负和其未竟事业的一种感慨。这里“志大”指的是诸葛亮的远大抱负,而“遂成迂”则表达了这些抱负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的遗憾。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情景。这里的“六师”可能指的是诸葛亮在世时所统领的大军,而“一旦英气折”则形容了英雄生命力的陡然断绝。

结尾部分,“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则是对诸葛亮智谋的一种颂扬。这里的“八阵图”指的是诸葛亮所创的兵法阵图,而“千古壮夔峡”则形容了一种历久弥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历史人物不朽功业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及其时代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悟和文学才华,同时也彰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家、英雄人物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赠永清曹显祖县尹

赤县郎官宰,清朝学士班。

云端双履去,花底一琴间。

鸿鹄宜天路,骐驎近帝闲。

会当从此召,岂待及瓜还。

(0)

和周景远见寄二首·其二

止酒陶彭泽,能书王右军。

逃禅宁辟俗,感旧惜离群。

泽国茫茫水,霜空黯黯云。

为农投老去,北望隐思君。

(0)

送程子充运副之杭州

盐为生民食,日用犹水火。

虽非饥所急,一日无不可。

但令商贾便,那复愁国课。

数年人坏法,贪欲肆偏颇。

利多归私室,民始受盐祸。

尔来又计口,强致及包裹。

㩁酤穷滴沥,征商剧遮逻。

东南民力竭,此事非细琐。

朝家更政化,选择堪负荷。

君为尚书郎,精白色瑳瑳。

明当戒行李,往理吴越柂。

祝君无别语,编户要安妥。

湖山多胜处,亦可供宴坐。

谈笑尊俎间,佳声满江左。

(0)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有田庐之思因作田家诗二十首寄意并寄芮光照杨毓舒两布衣·其五

力耕心志纯,外物不得动。

虽经百寒暑,寝息无一梦。

妻孥习辛勤,百世常与共。

秋成共欣慰,春至即播种。

年丰赛神毕,腊酒互相送。

尚嗔邻家翁,年衰腰足痛。

(0)

渡江·其二

一卧江东已十年,重听笳鼓泛楼船。

春潮声细江流稳,夜雨痕多柳色鲜。

佛寺午钟惊鹤起,神州远岫见龙缠。

雄图王气俱堪赋,酾酒临风思渺然。

(0)

一枝春.城东许氏水轩临流梨花一株,妍净可念,主人命酒邀赏,已半落矣,感而赋之

缥蒂无多,过清明、几度东阑愁凭。

飘摇素羽,涨晓乍迷天镜。

垂杨倦眼,似相见、雪融酥凝。

拌早趁、深盏沽春,护惜梦云轻冷。声声鹁鸪催暝。

忆初笼香雨,烟绡娟靓。清蟾坠小,瘦减玉儿妆影。

凭谁看取,好留向、绣床低映。

还带叶、偷缀琼丝,晚风未肯。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