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吴松江剪断,得此鲤鱼长尺半。
会逢李白过江来,骑上青天游汗漫。
谁把吴松江剪断,得此鲤鱼长尺半。
会逢李白过江来,骑上青天游汗漫。
这首诗以一幅题画鲤鱼为题材,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与历史典故,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谁把吴松江剪断”,开篇即以问句引人入胜,仿佛在询问着那条被剪断的吴松江是如何成就了这条长达尺半的鲤鱼。这种设问方式,既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也暗示了鲤鱼非凡的来历或背后的故事。
接着,“得此鲤鱼长尺半”一句,直接点明了题画的主题——一条长达尺半的鲤鱼。尺半之长,在古代诗歌中往往象征着非凡、不凡,或是某种特殊的寓意,此处或许暗含着对鲤鱼独特魅力的赞叹,或是对某种精神品质的向往。
“会逢李白过江来,骑上青天游汗漫”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引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典故,将画面与历史人物巧妙结合。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形象和超凡脱俗的诗风闻名于世,这里将鲤鱼与李白相联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文化内涵,还赋予了鲤鱼一种超越现实、遨游天际的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不仅展现了题画鲤鱼的美丽与神秘,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高远的艺术追求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寺前山远古陂宽,寺里人稀春草寒。
何事最堪悲色相,折花将与老僧看。
良游因时暇,乃在西南隅。
绿烟凝层城,丰草满通衢。
精舍何崇旷,烦局一弘舒。
架虹施广荫,构云眺八区。
即此尘境远,忽闻幽鸟殊。
新林泛景光,丛绿含露濡。
永日亮难遂,平生少欢娱。
谁能遽还归,幸与高士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