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不以方圆弗规,圆方合撰椭形为。
色如栗子尚琼拟,质则藤胎受墨宜。
曾是法华书义道,莫猜道德换羲之。
深堂无暑何须此,意寓披薰念在兹。
矩不以方圆弗规,圆方合撰椭形为。
色如栗子尚琼拟,质则藤胎受墨宜。
曾是法华书义道,莫猜道德换羲之。
深堂无暑何须此,意寓披薰念在兹。
这首诗通过对藏经纸扇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细节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首句“矩不以方圆弗规,圆方合撰椭形为”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几何学中的矩、圆、方、椭圆来象征事物的规则与和谐,强调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接着,“色如栗子尚琼拟,质则藤胎受墨宜”通过色彩和质地的描述,赞美了藏经纸扇的独特美感,将它比作珍贵的栗子,其质地适合书写,体现了对材料品质的赞赏。
“曾是法华书义道,莫猜道德换羲之”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藏经纸扇的文化内涵,暗示其与佛教经典《法华经》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暗含了对书法艺术大师王羲之作品的敬仰,表达了对传统智慧和艺术的尊重。最后,“深堂无暑何须此,意寓披薰念在兹”则点明了藏经纸扇在炎炎夏日中的实用价值,同时通过“披薰”这一动作,寄托了作者对知识、文化的渴望与传承之心,强调了藏经纸扇不仅是实用之物,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的艺术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藏经纸扇的美学价值,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与知识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和谐、秩序的追求。
甘霖停霤。喜浩荡洪恩,跻民仁寿。
戍柳拖金,海棠染绛,报道宰官移绶。
转眼积劳三考,大卧更深犹昼。
最好处,似冰壶玉露,十分清漻。难有。
看里巷、此日壮夫,都是来时幼。
笳鼓迎风,旌旗耀日,旋筑草堂完就。
自今四时纳福,遥对深山如绣。
愿岁岁、共桐乡父老,一卮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