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四风笛》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四风笛》全文
宋 / 范仲淹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风引湖边笛,焉知非隐沦。

一声裂云去,明月生精神。

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0)
注释
风:微风。
引:引导,吹动。
湖边:湖畔。
笛:笛子。
焉知:怎能知道。
非:不是。
隐沦:隐居避世。
裂云去:穿透云层离去。
明月:明亮的月亮。
生:赋予,增添。
精神:活力,光彩。
无为:无需。
落梅调:落梅的曲调,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留寄:留下并寄托。
陇头人:边疆的人,远方的人。
翻译
微风吹过湖边,笛声悠扬响起,谁能料定这不是隐士的生活。
那笛声穿透云霄而去,明亮的月光仿佛为之增添光彩。
不必再吹奏落梅的曲调,就让这笛声留在边疆的人们心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四)风笛》。诗中以风中的笛声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风引湖边笛",湖畔微风轻轻吹过,悠扬的笛声随之飘荡,展现了湖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和谐。"焉知非隐沦",诗人暗示这笛声可能出自一位隐逸之士,增添了神秘与超脱的色彩。

"一声裂云去",笛声穿透云霄,力度与气势非凡,犹如破云而出的龙吟,给人以震撼之感。"明月生精神",在明亮的月光下,笛声更显清朗,仿佛赋予了月色生命,使之更加灵动。

"无为落梅调",诗人借落梅的凋零,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笛声中蕴含着淡淡的离别之情。"留寄陇头人",笛声似乎特意为之,要传达给远方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笛声这一媒介,展现了诗人对湖居生活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沉情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朝代:宋   字:希文   生辰:989-1052年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猜你喜欢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0)

鸳鸯

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

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0)

黄葵花

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鹅黄色未乾。

好逐秋风上天去,紫阳宫女要头冠。

(0)

中秋月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0)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

因阅乡居景,归心寸火然。

吾家依碧嶂,小槛枕清川。

远雨笼孤戍,斜阳隔断烟。

沙虚遗虎迹,水洑聚蛟涎。

粝曲芟汀蓼,甘茶挈石泉。

霜朝巡栗树,风夜探渔船。

戏日鱼呈腹,翘滩鹭并肩。

棋寻盘石净,酒傍野花妍。

器以锄为利,家惟竹直钱。

饭香同豆熟,汤暖摘松煎。

睡岛凫藏足,攀藤狖冻拳。

浅茅鸣斗雉,曲蘖啸寒鸢。秋果?梨涩,晨羞笋蕨鲜。

衣蓑留冷阁,席草种闲田。

椎髻担餔饷,庞眉识稔年。

嚇鹰刍戴笠,驱犊筱充鞭。

不重官于社,常尊食作天。

谷深青霭蔽,峰迥白云缠。

每忆关魂梦,长誇表爱怜。

览君书壁句,诱我率成篇。

(0)

焦山望寥山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綵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