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楼》
《石楼》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晓色重帘捲,春声叠鼓催。

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

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

(0)
注释
晓色:清晨的光线。
重帘:厚重的窗帘。
捲:卷起。
春声:春天的声音。
叠鼓:密集的鼓点。
长垣:广阔的城墙。
连:连绵。
草树:草地树木。
远水:远处的水面。
照:映照。
八境:八个境界。
烟浓淡:烟雾缭绕,深浅不一。
六街:六个街道。
往来:熙来攘往。
平安:平安的消息。
消息:信息。
好:好。
看到:看到。
岭头:岭上。
梅:梅花。
翻译
拂晓时分,厚重的窗帘被慢慢卷起,春天的声音透过密集的鼓点催促着。
广阔的城墙连绵着草地树木,远处的水面映照着楼阁亭台。
八个境界的景色烟雾缭绕,深浅不一,六个街道上人群熙来攘往。
传来的是平安的好消息,远远看到岭头上绽放的梅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和市井生活图画。开篇“晓色重帘捲,春声叠鼓催”透露出一天之始,晨曦渐渐驱散夜幕,帷幕拉开,外面传来了春日里的各种声音,如卖唱的、打鼓的等,显得生机勃勃。

接着“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则是景物描写,展现了城墙旁绿意盎然的小草与树木,以及远处水面映衬下的楼阁建筑。这些细节构建出一幅悠闲自得的画面。

“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则转向城市生活的描述,指的是整个城区内不同时段的气氛和市民在街道上繁忙而又井然有序的行走情景。这里的“八境”可能是泛指城的周边环境,而“六街”则代表着城中的主要街道。

最后,“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的祝愿,并且在远处山岭上赏心悦目的梅花。这里的“平安消息好”可能暗示着社会稳定与民众安宁,而“看到岭头梅”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日里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诗人对于和平、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雪中上净成

一病沉沉夏复秋,已将身世等蜉蝣。

盘空未尽千峰势,坐石重看三峡流。

恩大难酬尘刹愿,道衰徒负几人忧。

波波揭揭成何事,冒雪还应到上头。

(0)

彭少参眉白同檗庵道者入山

万里王程暂驻鞍,峡峤深处足盘桓。

题名华藏非容易,解组黄虞却较难。

自是鹅王能择乳,还他雁塔且弹冠。

同行况有无为子,塞雪燕云莫畏寒。

(0)

送刘别驾莘叟赍捧入京兼寄少司农刘默庵

功曹转运忽三年,话别秋阴山月圆。

圣母更劳上寿表,故人重写赠行篇。

一官尽瘁忘霜鬓,万里关心共雪天。

为问侍郎相忆否,乱离去住两茫然。

(0)

秋思二首·其二

山临海岸烟波近,不到霜深寒已知。

燕畏高秋辞社早,雁疑残渚向南迟。

风吹白草终何处,日丽黄花曾几时。

岂爱披云作长啸,石门风树正相思。

(0)

简残帙得悼旋庵作

谊重难为继后尘,道衰聊与数前因。

非关今日方知汝,却忆当时尚有人。

海寺再来曾四夏,湖山归去又三春。

凄凉偶捡残章句,旧恨随声双泪频。

(0)

送尘异但子掩关

扶摇万里岂徒劳,鲲化还教惜羽毛。

海运莫随风力转,龙门休畏浪头高。

为资世论饶宗说,欲起寒泉拟桔槔。

好把青铜照两鬓,谁当牢落老蓬蒿。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