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和煦,正宝鞍争道,雕轩盈路。
远近轻雷喧紫陌,尘暗垂杨古渡。
一叶扁舟,半篙新水,便凌风轻度。
光涵云影,数行鸿雁归去。
回首两岸云填,马嘶人语,况青楼日暮。
海宇无风波不动,遥望高帆行处。
缓带轻裘,葛巾道履,有良朋三五。
江津徐步,夜深重会逆旅。
早春和煦,正宝鞍争道,雕轩盈路。
远近轻雷喧紫陌,尘暗垂杨古渡。
一叶扁舟,半篙新水,便凌风轻度。
光涵云影,数行鸿雁归去。
回首两岸云填,马嘶人语,况青楼日暮。
海宇无风波不动,遥望高帆行处。
缓带轻裘,葛巾道履,有良朋三五。
江津徐步,夜深重会逆旅。
这首《念奴娇·青县渡口》描绘了早春时节青县渡口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首句“早春和煦”,点明季节与气候特点,为全词营造了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下来,“正宝鞍争道,雕轩盈路”描绘了贵族出行的热闹场景,与自然风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社会生活的繁华与活力。
“远近轻雷喧紫陌,尘暗垂杨古渡”两句,通过雷声与杨柳的描写,既渲染了春日的生动气息,又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雷声在广阔的田野上回响,尘土中垂柳依依,古渡口显得格外宁静而古老。
“一叶扁舟,半篙新水,便凌风轻度”则将视角转向水面,以小舟轻盈地穿越新水,与微风共舞的画面,表现了春天的轻盈与自由,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旅途虽有波折,但只要心怀希望,就能轻盈前行。
“光涵云影,数行鸿雁归去”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影与归雁,云影与雁群共同构成了天空的美丽画卷,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迁徙。
“回首两岸云填,马嘶人语,况青楼日暮”则将视线拉回到地面,描绘了渡口附近的景象:两岸云雾缭绕,马儿的嘶鸣与人们的交谈交织在一起,青楼在日暮时分显得格外静谧与神秘,这一系列画面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世界。
“海宇无风波不动,遥望高帆行处”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表达了对远方与未知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最后,“缓带轻裘,葛巾道履,有良朋三五。江津徐步,夜深重会逆旅”则以人物活动收尾,通过描述几位朋友在江边漫步、夜晚相聚的情景,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旅途中,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安慰。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青县渡口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卷。
清风起层阴,凉雨放疏点。
众木郁苍然,芳草绿苒苒。
山深无来辙,寂寞荆扉掩。
念远怅悠悠,残阳在西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