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
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
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此外更无事,开尊时自劝。
何必东风来,一杯春上面。
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
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
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此外更无事,开尊时自劝。
何必东风来,一杯春上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冬日清晨的生活情景。开篇“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两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冬日静谧的画面,阳光初照的水塘和轻拂过竹叶的细雪交织成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感受。
接下来的“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表达了诗人即便身处偏僻幽静之地,也能通过内心的丰富和精神的自足,发现并欣赏到周遭环境中独有的美。这里体现出诗人的豁达与超脱。
“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则描写了诗人清晨起床后,对着炉火的温暖,手捧佛经沉思,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追求精神上的净化。紧接着,“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情感寄托,他在黄昏时分轻拭琴弦,奏出秋日的思绪。
“此外更无事,开尊时自劝。何必东风来,一杯春上面”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以及对酒的雅好。在没有更多世俗纷争的情况下,他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品味美酒,即使不是春天,也能从一杯中感受到春日的气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个文人在冬日里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对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简单生活之美的颂歌。
经过莫厌我频来,松径连云古峒开。
一榻风烟供睡卧,数株红紫可徘徊。
家童先我供茶碗,羽客留人共酒杯。
旁有一门通物外,花枝临水小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