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骋逸辔,艺苑穷遨游。
济济集时彦,高谈极殷周。
质文相炳焕,探索入元幽。
道漓秦汉际,真源失其流。
圣代复淳古,唐虞共鸿猷。
诸生抱奇志,圣学思探求。
开轩黉宫里,师友更倡酬。
清风杏坛来,冲襟散烦忧。
愿言崇令德,期与颜曾俦。
我昔骋逸辔,艺苑穷遨游。
济济集时彦,高谈极殷周。
质文相炳焕,探索入元幽。
道漓秦汉际,真源失其流。
圣代复淳古,唐虞共鸿猷。
诸生抱奇志,圣学思探求。
开轩黉宫里,师友更倡酬。
清风杏坛来,冲襟散烦忧。
愿言崇令德,期与颜曾俦。
此诗描绘了明代学者王汝玉在文会轩中与同僚师友探讨学问、交流思想的场景。诗中展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情景,强调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对传统圣学的追求。
首句“我昔骋逸辔,艺苑穷遨游”描绘了诗人过去在艺术和学问领域尽情探索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接着,“济济集时彦,高谈极殷周”描述了众多才俊聚集一堂,高谈阔论,涉及古代的殷商和周朝文化,体现了学术交流的活跃氛围。
“质文相炳焕,探索入元幽”表明了讨论内容的深入和广泛,不仅涉及表面的文学艺术,更深入到学问的核心和本质。“道漓秦汉际,真源失其流”则感叹秦汉之后,真正的学术精神和源头似乎逐渐流失,表达了对当时学术风气的担忧。
“圣代复淳古,唐虞共鸿猷”提到在圣明的时代,学术回归淳朴古风,与唐虞盛世相媲美,表达了对理想学术环境的向往。“诸生抱奇志,圣学思探求”强调了年轻学子怀揣着对圣学的追求和探索之心。
最后,“开轩黉宫里,师友更倡酬”描绘了在学堂中,师生之间相互启发、交流的场景。“清风杏坛来,冲襟散烦忧”形容了在清风的吹拂下,学者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摆脱了世俗的烦恼。“愿言崇令德,期与颜曾俦”表达了诗人希望提升道德修养,与古代圣贤颜回、曾参为伍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文人雅集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热爱、对传统圣学的传承与追求,以及在学术交流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净化。
钟陵从昔号名州,绿发仙郎作郡侯。
波送蛟龙归海上,云随旌旆落天头。
天涯行人苦幽独,东望万山舒远目。
万山随水俱奔海,海气吹山转平陆。
我家正在虞帝城,四边陆海群峰青。
晴窗读书长日静,沃野种稼三秋登。
隐居自可忘人势,何用必酬弧矢志。
起从中朝贤俊游,天地无情遭乱世。
横经吴枝将自□,改服为掾百不堪。
绿线那能补君衮,微禄未遂供亲甘。
悠悠念此忧心捣,出山何如在山好。
昨夜春风过客轩,故园书舍生芳屮。
梦想当年幼学时,得读父书缘母慈。
母今发白书满栋,芸落蠹生谁晒之。
行囊千卷遭邻火,清昼焚香忍閒坐。
下帷董子古所闻,阅肆王充今岂可。
岁行三复少二年,目力心思不及前。
更添六载为四十,一字未成真可怜。
况我虽云从宦学,抚迹安知非拓落。
敢慕籍通金马门,分无功画麒麟阁。
綵服惟思觐老亲,山中耕读返吾真。
自馀万事一莫问,社稷安危归大臣。
《怀越东书舍歌》【明·谢肃】天涯行人苦幽独,东望万山舒远目。万山随水俱奔海,海气吹山转平陆。我家正在虞帝城,四边陆海群峰青。晴窗读书长日静,沃野种稼三秋登。隐居自可忘人势,何用必酬弧矢志。起从中朝贤俊游,天地无情遭乱世。横经吴枝将自□,改服为掾百不堪。绿线那能补君衮,微禄未遂供亲甘。悠悠念此忧心捣,出山何如在山好。昨夜春风过客轩,故园书舍生芳屮。梦想当年幼学时,得读父书缘母慈。母今发白书满栋,芸落蠹生谁晒之。行囊千卷遭邻火,清昼焚香忍閒坐。下帷董子古所闻,阅肆王充今岂可。岁行三复少二年,目力心思不及前。更添六载为四十,一字未成真可怜。况我虽云从宦学,抚迹安知非拓落。敢慕籍通金马门,分无功画麒麟阁。綵服惟思觐老亲,山中耕读返吾真。自馀万事一莫问,社稷安危归大臣。
https://shici.929r.com/shici/rjBVBS6u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