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其三》
《读史·其三》全文
宋 / 于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秦亡四海角群雄,三尺胡然起沛丰。

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

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

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

(0)
注释
四海角:形容天下各地。
沛丰:指刘邦起兵的地方,沛县丰邑。
酂侯:指刘邦的部下夏侯婴,封酂侯。
纪信:刘邦部下,曾装扮成刘邦以迷惑项羽。
项伯:项羽的叔父,曾帮助刘邦。
丁公:项羽部下,刘邦称帝后将其杀害。
亲而寡助:亲近但得不到支持。
国尔忘身:为了国家忘我牺牲。
赏罚:奖赏和惩罚。
击柱:古代表示愤怒或激动的动作,此处可能指争功时的激动。
翻译
秦朝灭亡后,各地英雄纷起,刘邦在沛县丰邑崛起。
首先,刘邦忽略了纪信的忠诚,没有杀掉项伯却惩罚了丁公。
亲近而不被支持的人怎能不算背叛?忘我为国才是真正的忠诚。
对于赏罚是否恰当存疑,最终有人会因争功而猛击柱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于石所作,名为《读史·其三》。诗中反映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与背叛、赏罚公正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秦亡四海角群雄”,这一句描绘了秦朝末年,四面八方涌现出众多英雄豪杰的情景。"三尺胡然起沛丰"则是说这些英雄们手持兵器(胡刀),展现出如同沛河之水般的旺盛力量。

“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如酂侯、项伯和丁公等,他们或许因为某些原因而被遗忘或不受责备。这里显示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

“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观点,即真正的忠诚不是依附于权势,而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抛弃个人生死,忘记个人的利益,以国家为重。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忠义的理解和赞美。

“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最后两句则是说历史上的赏罚制度往往不够公正,有时候即便是击打柱子发泄胸中块垒的人,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记为有功。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无奈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对忠诚、背叛、赏罚等重大主题的思考。

作者介绍
于石

于石
朝代:宋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猜你喜欢

送韦生酒

白露湿庭砌,皓月临前轩。

此时去留恨,含思独无言。

(0)

明月照高楼

朗月何高高,楼中帘影寒。

一妇独含叹,四坐谁成欢。

时节屡已移,游旅杳不还。

沧溟傥未涸,妾泪终不乾。

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

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

愿为边塞尘,因风委君颜。

君颜良洗多,荡妾浊水间。

(0)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初出成都闻哭声

但见城池还汉将,岂知佳丽属蛮兵。

锦江南度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0)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良晨喜利涉,解缆入淮浔。

寒流泛鹢首,霜吹响哀吟。

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沈。

邗沟非复远,怅望悦宸襟。

(0)

送张道士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笞羌夷。

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

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

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

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

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0)

早春雪中闻莺

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

带涩先迎气,侵寒已报人。

共矜初听早,谁贵后闻频。

暂啭那成曲,孤鸣岂及辰。

风霜徒自保,桃李讵相亲。

寄谢幽栖友,辛勤不为身。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