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李道士》
《寄李道士》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常见高人说,犹来不偶然。

致身同槁木,话道出忘诠。

长啸仙钟外,眠楂海月边。

倘修阴奼奼,一望寄余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shì
táng / guànxiū

chángjiàngāorénshuōyóuláiǒurán
zhìshēntónggǎohuàdàochūwàngquán

chángxiàoxiānzhōngwàimiánzhāhǎiyuèbiān
tǎngxiūyīnchàchàwàngyān

注释
高人:指德行高尚、有超凡能力的人。
偶然:意外或非计划中的事情。
槁木:比喻人的心境淡泊如枯木,无欲无求。
忘诠:无需过多解释,意指言简意赅。
长啸:大声呼啸,表达情感或召唤。
眠楂:楂树下的休息。
阴奼奼:形容修炼有成,达到某种境界。
寄余:寄托情感或意愿给他人。
翻译
常听说有高人,他们的到来并非偶然。
他们投身于世,如同枯木一般淡泊,谈论道理已无需过多解释。
在仙钟悠扬的长啸声之外,他们在海边的楂树下休憩,伴着海月入睡。
如果修炼得道,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将一片深情寄托给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仙境生活。开篇“常见高人说,犹来不偶然”表明诗人常与高僧、高士交流,他们的到来并非偶然,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共鸣。紧接着“致身同槁木,话道出忘诵”,则是表达了诗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将个人的肉体修炼至与槁木(即干枯的树木)相似,这里槁木象征着超脱世俗、达到一种空明的状态。"话道出忘诵"则是说他们的话语已经超越了世间的道理和经典,达到了不言之教的境界。

下片“长啸仙钟外,眠楂海月边”描绘了一种脱离尘世、享受大自在的生活。"长啸"是指悠长的笑声或呼吸声,这里的"仙钟"可能是指自然界的钟声,诗人在仙钟之外,已经超越了凡间的束缚。"眠楂海月边"则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楂"读作"jiǎo",可能是指海岸的意思,在这里代表着远离尘世的地方。

最后“倘修阴奼奼,一望寄余焉”则是一种期盼和寄托。"倘修"即如果能够修炼得道,"阴奼奼"形容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气氛,"一望寄余焉"是说诗人希望能将自己的精神或心愿寄托于远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内在修养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与自在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李指挥惠桃

仙果何处来,采摘瑶池滨。

香含雨露润,色染胭脂匀。

结实自有时,岂必三千春。

方朔狎恩爱,田疆罹苦辛。

王母何不吝,齐相何不仁。

世情甘近味,幽思谁与论。

感意良慇勤,稍以清形神。

琼瑶愧相报,述古聊为陈。

(0)

杨柳枝

章台大道边,栗里旧门前。

苦被行人折,何如伴醉眠。

(0)

候汤总兵不至三首·其二

悬舆归去一閒身,到处相逢非故人。

千里寻君今不见,满怀幽思向谁陈。

(0)

送人南还

冀北霜寒正授衣,西风忽与故交违。

马嘶去路多秋草,旆拂离亭满夕晖。

客路不堪千里别,故乡今见几人归。

到家倘遇难兄问,蓟北云边一雁飞。

(0)

古意寄曾学士二首·其二

梧桐生崇冈,亭亭出云林。

一朝樵夫采,斤斧来相寻。

幸尔爨下馀,斲削成素琴。

粲粲弦朱丝,烨烨徽黄金。

当窗试一弹,悠然太古音。

清风流水远,白云苍山深。

世无钟子期,谁能识其心。

(0)

题竹送杨仰谟同知·其二

九河正月未消冰,匹马冲寒发帝京。

不尽同宗临别意,题诗相送蜀西行。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