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凝碧夜色卷,八荒更无纤云屯。
冰轮直压巨鳌首,东海万里齐崩奔。
仰观左右毛骨竦,徐扫澄烟摄群动。
寥泬初疑玉兔跳,银潢更恐金波涌。
儿童争指桂枝好,游人不厌嫦娥老。
苦留清景拂疏星,要与羲和接昏晓。
光到长门知不知,犹胜关山人未归。
清风著我生双翼,来作蟾宫变化飞。
高高凝碧夜色卷,八荒更无纤云屯。
冰轮直压巨鳌首,东海万里齐崩奔。
仰观左右毛骨竦,徐扫澄烟摄群动。
寥泬初疑玉兔跳,银潢更恐金波涌。
儿童争指桂枝好,游人不厌嫦娥老。
苦留清景拂疏星,要与羲和接昏晓。
光到长门知不知,犹胜关山人未归。
清风著我生双翼,来作蟾宫变化飞。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明月高悬的壮丽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月光下的世界描绘得如梦如幻。
首句“高高凝碧夜色卷”,描绘了夜幕降临,碧空如洗,月亮缓缓升起的宁静景象。接着,“八荒更无纤云屯”一句,强调了夜空的纯净,没有一丝云彩遮挡,月亮显得更加明亮。
“冰轮直压巨鳌首,东海万里齐崩奔”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如同巨大的冰轮,直接压在海面上,引发出万里的海浪奔腾的壮观画面。这不仅展现了月亮的威力,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力量。
“仰观左右毛骨竦,徐扫澄烟摄群动”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光芒照耀下,万物静谧而肃穆的场景。月亮的光芒似乎能扫除一切尘埃,让世界变得清晰而宁静。
接下来,“寥泬初疑玉兔跳,银潢更恐金波涌”两句,通过比喻,将月亮比作跳跃的玉兔和涌动的金波,生动地表现了月亮在夜空中跳跃和波动的动态美。
“儿童争指桂枝好,游人不厌嫦娥老”描绘了人们对于月亮的喜爱之情,无论是孩子还是游人都被月亮的魅力所吸引,即使嫦娥(传说中的月亮女神)年老,人们也不感到厌倦。
“苦留清景拂疏星,要与羲和接昏晓”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住这清朗的月色,与太阳神羲和(传说中掌管日出日落的神)共同迎接黎明与黄昏的愿望。
最后,“光到长门知不知,犹胜关山人未归”一句,借月亮之光照到长门(宫殿名),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故土的思念之情,即便不能亲自回到那里,但月光的照耀也能带来安慰。
“清风著我生双翼,来作蟾宫变化飞”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清风的吹拂下,如同乘着月宫的翅膀飞翔,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亮的美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昔年京江夜,飞梦投云山。
仍追谪仙老,啸咏层崖巅。
左盼俯无地,苍峦生紫烟。
当时赋幽赏,妙境竟莫宣。
今我来自东,扶桡漾荆川。
饱闻张公洞,怪绝骇所传。
聊从二三子,一结青山缘。
北灵敞奇观,下瞩壶中天。
恍然惊昨梦,了了堕我前。
仄径缭危栈,重扃护灵渊。
奇礓互圾倚,侧洞时钩穿。
初疑天台聚,纳此一室间。
夸娥运神化,不隘亦不颠。
又疑清都客,翩然下云軿。
幢旄俨行立,导从森蝉联。
丹梯香雾湿,玉室珠璎悬。
撑虚一柱屹,戴重三能骞。
铅灶久已冷,青骡那可鞭。
香坛望八景,东晨开五便。
坡陀忽度险,宛转漫无边。
或深如列厦,或迮才容肩。
高跻乍扪顶,偊步欲垫泉。
不知行远近,一步目九迁。
噫嘻此天设,端在太古先。
恨无少陵手,写之黄绢篇。
聊书梦中梦,投笔一粲然。
《张公洞》【宋·程俱】昔年京江夜,飞梦投云山。仍追谪仙老,啸咏层崖巅。左盼俯无地,苍峦生紫烟。当时赋幽赏,妙境竟莫宣。今我来自东,扶桡漾荆川。饱闻张公洞,怪绝骇所传。聊从二三子,一结青山缘。北灵敞奇观,下瞩壶中天。恍然惊昨梦,了了堕我前。仄径缭危栈,重扃护灵渊。奇礓互圾倚,侧洞时钩穿。初疑天台聚,纳此一室间。夸娥运神化,不隘亦不颠。又疑清都客,翩然下云軿。幢旄俨行立,导从森蝉联。丹梯香雾湿,玉室珠璎悬。撑虚一柱屹,戴重三能骞。铅灶久已冷,青骡那可鞭。香坛望八景,东晨开五便。坡陀忽度险,宛转漫无边。或深如列厦,或迮才容肩。高跻乍扪顶,偊步欲垫泉。不知行远近,一步目九迁。噫嘻此天设,端在太古先。恨无少陵手,写之黄绢篇。聊书梦中梦,投笔一粲然。
https://shici.929r.com/shici/v3qMU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