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里谷》
《九里谷》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九曲羊肠路,千层剑戟山。

行钩藤蔓刺,坐印石花斑。

树发三春暮,云归万壑闲。

相陪林下屐,虽倦不知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险峻而幽美的山林景象。首联“九曲羊肠路,千层剑戟山”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山路的曲折蜿蜒和山势的险峻陡峭,如同羊肠般曲折,又如剑戟般尖锐,营造出一种既惊险又壮丽的自然景观。

接着,“行钩藤蔓刺,坐印石花斑”则进一步描绘了行走于山间时的艰难与静坐时的细致观察。行走时,藤蔓的尖刺可能会勾住衣物或皮肤,坐下来时,石头上可能留有各种花纹,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登山者的体验和对环境的敏感。

“树发三春暮,云归万壑闲”两句,将季节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春天的树木繁茂,云朵在山谷间悠闲地飘荡,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和谐的画面。这里的“三春暮”指的是春季接近尾声,万物生长的景象,而“万壑闲”则强调了山谷的宁静与空旷。

最后,“相陪林下屐,虽倦不知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相伴的愉悦心情,即使感到疲惫,也不愿离开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林。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九里谷的壮丽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丙午九月十二日新定仰辰台同周自正郑孔新谢振卿扳跻登望浩歌而归

仰辰台上仰辰游,一曲歌声彻九州。

感得圣恩深似海,外臣早许作巢由。

(0)

寿杨阁老邃庵

黑发勋名在四方,于今七十鬓犹苍。

仙衔已属丹台籍,乐事先开绿野堂。

琼露几茎分汉掌,玉桃千叶近□光。

□□□并南飞□,暂奏仙人鸾鹤旁。

(0)

喜鹊

横斜银汉仙桥远,派衍金笼海国赊。

地气北来知世运,喳喳传喜遍天涯。

(0)

责足

百骸奉百司,而足荒厥职。

苦疑海气沦,再恐瘴烟逼。

中途辍脩程,期十不一即。

朱门敢趑趄,委巷且偪侧。

缅怀渊明舆,讵觊凿齿识。

涪翁隐税监,姚相愁谮贼。

斯贤苟弃捐,无亦汝作慝。

况予顽顿姿,跬步如践棘。

桧杖徒效能,终恨失汝力。

家山节物天,怅望犹异域。

医工汤液投,僮仆递按抑。

何当复素履,庶肜慰衰息。

(0)

七月三日大风如雷拔木飘瓦势甚可畏适太常杨邃庵诗来倚韵答之二首·其一

七月三日午欲过,东风渐恶雨渐多。

人正穷愁复尔耳,天还震怒物如何。

金縢示变周王悟,丰沛空传汉祖歌。

春秋纪异谁秉笔,频揩病眼看编摩。

(0)

苦风次杨邃庵太常韵时六月十日连旬大雨·其三

云垂钟阜远峰孤,雨积秦淮总是湖。

困湿饥鹰将曳地,惯行老马亦迷途。

月离乌毕千年验,天泻银河一派俱。

却忆当时洪水患,可能垂警到今无。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