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移竹次林英伯韵四首·其三》
《移竹次林英伯韵四首·其三》全文
宋 / 林季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手种琅玕照眼新,老来深寄五湖身。

连宵留得枝间月,邀我同为物外人。

封殖不贪千户富,依栖可慰一生贫。

武夫称谓殊粗俗,却恨樊川语未亲。

(0)
翻译
亲手种植的琅玕树光彩照人,年老时深深寄托于江湖生涯。
整夜留住枝头的月光,邀请我一同成为超脱世俗之人。
我不贪求千户豪富,只要有栖息之处就能慰藉一生贫困。
武夫的称呼实在粗鲁,只遗憾未能更亲近樊川的话语。
注释
琅玕:古代神话中的美玉,这里指树木。
五湖:泛指江湖,隐逸之地。
枝间月:夜晚停留在树枝间的月光。
物外人:超脱尘世的人,隐士。
封殖:种植、培育。
千户富:极尽奢华的财富。
依栖:依靠、栖息。
樊川:地名,唐代诗人杜甫曾居于此,此处代指诗人的理想或高雅之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所作的《移竹次林英伯韵四首(其三)》。诗中,诗人以移竹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手种琅玕照眼新"描绘了亲手种植的竹子青翠欲滴,如同美玉般耀眼,给人以清新之感。"老来深寄五湖身"则流露出诗人年事已高,希望能像范蠡那样退隐江湖,享受自由的生活。

"连宵留得枝间月,邀我同为物外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竹子共度夜晚,仿佛成为超脱世俗的隐者,享受着宁静与自然的陪伴。"封殖不贪千户富,依栖可慰一生贫"表明诗人不追求世俗的富贵,认为竹子的生长可以给他精神上的满足,使他的生活贫困而心满意足。

最后两句"武夫称谓殊粗俗,却恨樊川语未亲",诗人批评了世俗之人对隐士的粗鄙称呼,表达了对古代隐士如王维(字摩诘,世称“樊川先生”)那种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境界的仰慕和未能亲身亲近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作者介绍
林季仲

林季仲
朝代:宋

林季仲[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懿成,自号芦山老人,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喜为诗,语佳而意新。宣和中进士。高宗时,赵鼎荐为台官,累迁吏部郎。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句践事争之,大忤桧,辽罢去。后官太常少卿,知婺州。以直秘阁奉嗣。季仲著有竹轩杂著十五卷,今存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念奴娇.七夕,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

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

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

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

因念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

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

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0)

贺刘直之值改官·其一

公车五剡得京官,俗态营求有百端。

但看乐昌刘令尹,了无一语汗人颜。

(0)

忆秦娥·其二

疏帘揭。云端仰见娟娟月。娟娟月。

不应何恨,照人离别。闭门独睡空愁绝。

姮娥梦里低低说。低低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0)

桐竹君咏

高桐凌紫霞,修篁拂碧云。

吾常居其间,自号桐竹君。

不解仿俗利,所希脱世纷。

会交但文学,启谈皆典坟。

吁嗟机巧徒,反道胡足云。

(0)

永嘉旅中

小雨凄风酿早寒,行厨萧索酒壶乾。

抄书时自嗫嚅语,把菊谁同仔细看。

收拾梦魂归枕上,扫除愁思寄毫端。

家山只在一帆外,望隔烟峦漫倚栏。

(0)

秋日即事五首·其四

书馀饮水枕长肱,四壁啼蛩诉不平。

月色满窗诗骨冷,露华方枕梦魂清。

西风岁岁长堤柳,流水朝朝沧海情。

红叶山深无雁过,残砧几处捣愁声。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