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乾坤一腐儒,微言敢许动当途。
为防枵腹伸乡约,谁绘流民达上都。
升斗价腾民怨沸,舟车禁弛佐情趋。
如何学得狙公法,朝夕纷更作远图。
我本乾坤一腐儒,微言敢许动当途。
为防枵腹伸乡约,谁绘流民达上都。
升斗价腾民怨沸,舟车禁弛佐情趋。
如何学得狙公法,朝夕纷更作远图。
这首清代郑用锡的诗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诗人作为腐儒,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政策摇摆的忧虑。首句自谦为一介书生,但敢于直言,暗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敏感与责任感。第二句提到他担忧因战乱导致的粮食短缺,试图通过乡村公约来缓解饥荒,同时质问谁能将流离失所的百姓困境上报朝廷。
第三句描绘了物价飞涨引发民众不满,第四句则指出由于官员更换频繁,禁令时开时闭,加剧了混乱。诗人以“狙公法”(比喻灵活变通的策略)自比,表达了希望政策能稳定长远的愿望,而不是朝夕更替。
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社会秩序混乱和民生困顿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明智决策和长期稳定的呼吁。
金飔飐华盖,露气逗晓寒。
西山景色佳,驾言兹游盘。
羽骑度林樾,和鸾驻禅关。
两峰辟仙路,其背众岭环。
兰若百年馀,胜境非尘寰。
是时新秋霁,黛色涤远峦。
一川禾黍风,西成诚可观。
金吾莫喧呼,恐妨僧坐禅。
屏营礼大士,而无心可虔。
卧佛伸其足,万劫常安眠。
菩萨群拥立,垂垂宝发鬗。
旋憩方丈幽,敲火烹山泉。
泠泠来牖下,流为清镜澜。
杂英纷砌旁,凤仙与鸡冠。
尘心一以洒,回跸传林间。
比邱漫凝睇,争如上方閒。
曾闻一衲子,幼习曹溪禅。
驻锡京都寺,所识皆貂蝉。
群誇梵行清,自许六度坚。
须眉皓且苍,僧腊已有年。
一朝染病卧,忖度难期痊。
爰命使持书,报诸檀越人。
云於某某日,当示寂灭焉。
古有立亡者,吾身岂不然。
至期众俱集,相对泪涌泉。
法师今涅槃,谁示指月传。
师云无去住,努力自勉旃。
众皆长跪候,白日不俄延。
久之期已过,犹然坐法筵。
求死不可得,反觉生可怜。
呜呼好名人,睹此当悔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