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仙子今为虎,流落阴崖足风雨。
更将斑毳被余身,千载空山万般苦。
昔为仙子今为虎,流落阴崖足风雨。
更将斑毳被余身,千载空山万般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仙体沦落的悲凉情境。"昔为仙子今为虎",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达了从高贵到低贱、从洁净到污秽的巨大反差,这里的“虎”可能象征着野性与凶猛,暗示了一种堕落和颠覆。"流落阴崖足风雨"则是对仙体沦落后境遇的具体描写,“阴崖”给人以荒凉之感,而“足风雨”则增加了动态,显示出一种无处安放的漂泊感。
接下来的"更将斑毳被余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堕落感。"斑毳"通常指的是兽皮或兽毛,这里用来形容仙体沦落后的样子,不仅是外在的变化,更象征着内心的野蛮和粗糙。最后的"千载空山万般苦"则将时间拉长到“千载”,空间扩大到“空山”,表达了一种深远且广泛的痛苦感受,这里的“万般”包含了无尽的艰辛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悲凉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流转、境遇变迁带来的深刻哲理。
山昙昙兮起云,山浪浪兮流水。
神何为兮山中,岂怀忠兮放弃。
沃牛炙兮疗饥,挈壶兮荷锸随之,生不封侯兮死何庙食为。
是耶非耶,余不得而知。
女巫兮击鼓,坎坎兮祠之下。
帝不下招兮遗怒,馘长蛟兮缚雄虎。
野无烽兮海无澜,马不用兮都且闲,都且闲兮神乎何以为御。
振策而风兮回轩为雨,风雨时兮多黍稌,风休雨止兮神何处所。
桂橑兮兰楣,朝云出游兮莫云来归。
云辉辉兮神来归,云霏霏兮神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