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芒鞋为苦忙,匡山归去水汪洋。
他年寄取红尘会,窈窕应怜十八娘。
一两芒鞋为苦忙,匡山归去水汪洋。
他年寄取红尘会,窈窕应怜十八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即将返回匡山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一两芒鞋为苦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僧人行脚的艰辛与忙碌,芒鞋是僧人行走的工具,也象征着修行之路的坎坷。接着,“匡山归去水汪洋”一句,将目光转向远方,想象僧人归途中的景象,水汪洋既指水面广阔,也暗喻心灵的平静与宽广。
“他年寄取红尘会,窈窕应怜十八娘。”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诗人设想,将来在红尘中相遇时,定会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其中“十八娘”可能是一个隐喻,代表了红尘中的美好与诱惑,也可能是对某种特定情感的寄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归程,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修行的坚持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
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悠悠。岁月如流。
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
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
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
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
岂惟彼相忧,固是吾徒耻。
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
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