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
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悠悠。岁月如流。
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
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
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
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悠悠。岁月如流。
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
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
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万俟咏的《木兰花慢》,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光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和无奈。
“恨莺花渐老”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基调——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怅恨。这里的“莺花”,即兰花,是春天常见的花卉,也象征着高洁与清香,而“渐老”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不再。
接下来的“但芳草、绿汀洲”转折出一个对比,尽管莺花已老,但仍有其他春天的景致可观,如青翠的草地和碧绿的河岸,这些都是春天留下的痕迹。
“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则是说即使山高如岫、树密似榆钱,也无法用这些来交换或留住春天。这里的“难买春留”强化了诗人对于春光流逝的无能为力。
随后的“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表达了对梅花迅速成熟、繁殖的感慨,同时也映射出时间飞逝的主题。梅花在这里既是春天即将结束的象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留的哀愁。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春日图景。杨柳依依,水边有着精致的画桥,而那兰舟则无人问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寓意着诗人的孤独与淡泊。
“悠悠岁月如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叹水覆、杳难收”则以水的无常比喻时间的不可逆转和留住。
最后,“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中,“凭画阑”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依恋,而“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则是说无论看向何处,都能引起关于春天即将逝去的忧虑。随后几句写出了东风带来的恶劣天气,以及飞红(花瓣)和絮(细小的花粉或纤维质物)入侵书房的情景,最后双燕归来问询诗人为何不上帘钩,这些都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性,同时也强化了春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