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听得泉声好,每夜坐忘清夜深。
松上落来惊鹤梦,潭中泻下杂龙吟。
观心已净平生垢,到耳能空见在心。
此去涓流如不息,沛然谁禦海鲸音?
山僧听得泉声好,每夜坐忘清夜深。
松上落来惊鹤梦,潭中泻下杂龙吟。
观心已净平生垢,到耳能空见在心。
此去涓流如不息,沛然谁禦海鲸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僧在静谧夜晚聆听泉水潺潺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受,将听泉的过程转化为一种禅修的体验。"每夜坐忘清夜深",表现了僧人专注于倾听,甚至达到了忘我之境。"松上落来惊鹤梦,潭中泻下杂龙吟",运用生动的意象,将泉水声比作鹤的梦境被惊扰和龙的低吟,富有诗意,展现了声音的动态美。
"观心已净平生垢,到耳能空见在心",表达了听泉带来的内心净化,去除尘世烦恼,达到心境空灵的状态。最后两句"此去涓流如不息,沛然谁禦海鲸音",以大海般的浩渺比喻泉水的持久不断,暗示了听泉对于心灵力量的滋养,以及对宏大宇宙之声的向往和敬畏。
整体来看,张昱的这首诗以听泉为主题,寓含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既有禅宗的意境,又富有哲理,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
政胡尘满野,问谁与、作坚城。
有老子行年,平头六十,无限声名。
向来试陈大略,便群儿、啁哳耳边鸣。
争识规模先定,破羌终属营平。吾心惟有忠诚。
羞媚妩,做逢迎。谓干戈锋镝,动关民命,此不宜轻。
听渠自分勇怯,奈何他、天理若持衡。
只把从前不杀,也应换得长生。
长卿谈兵气飘扬,半生漫趁槐花忙。
尘埃绿绮谁拂拭,鸡群野鹤空昂藏。
何必明经取青紫,请君囊书献天子。
中原犹未息兵戈,万里横行丈夫事。
愞夫株守衡门里,初无长须给薪水。
故旧经年绝尺书,乌鹊玩人频送喜。
欲行万里囊无钱,移床且对薰风眠。
儿啼妻怒了不问,诵诗过午声琅然。
方在洞庭上,秋怀那得禁。
西风楚波恶,度雁海云阴。
洛客吟初苦,骚人思已深。
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