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晴丝络马头,春风常记侍宸游。
牙樯映日开龙舰,天乐连云上翠楼。
杨柳尽随堤北偃,芙蕖不碍水东流。
遥瞻玉辇时巡处,千里风烟紫塞秋。
飞絮晴丝络马头,春风常记侍宸游。
牙樯映日开龙舰,天乐连云上翠楼。
杨柳尽随堤北偃,芙蕖不碍水东流。
遥瞻玉辇时巡处,千里风烟紫塞秋。
这首元代吴元德的《次韵马伯庸游玉泉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游图景。首句“飞絮晴丝络马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里轻盈的飞絮和晴空中的细丝交织在马匹之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下来,“春风常记侍宸游”一句,既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帝王出游的向往与尊敬。
“牙樯映日开龙舰,天乐连云上翠楼”两句,通过“牙樯”、“龙舰”、“天乐”、“翠楼”等意象,展现了皇家出游的豪华与壮观,同时也暗示了音乐与美景的和谐交融,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杨柳尽随堤北偃,芙蕖不碍水东流”则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杨柳依依,随风轻摆,芙蕖(荷花)盛开,不阻碍水流东去,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和谐之美。
最后,“遥瞻玉辇时巡处,千里风烟紫塞秋”将视角拉远,想象着帝王的车驾巡行于千里江山之上,紫塞秋色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深远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游的美丽景色,还蕴含了对帝王巡游的礼赞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生申华席。
便占却新春,前头五日。
椒颂梅英,金幡彩缕,好个早春天色。
使君以仁得寿,和气融春无极。
人总道,是阳春有脚,恩浮南国。
应看,丹诏下,昨夜天边,初报春消息。
日转黄麾,风生绛伞,春殿龙颜咫尺。
共庆一堂嘉会,万宇同沾春泽。
祝眉寿,便从今细数,好春千亿。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
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
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
问讯故园,今如之何,还胜昔无。
想旧耘兰惠,依然葱蒨,新栽杨柳,亦已扶疏。
韭本千畦,芋根一亩,雨老烟荒谁为鉏。
难忘者,是竹吾爱甚,梅汝知乎。
茅亭低压平湖。
有狎鹭驯鸥尚可呼。
把绛纱准拟,新官到也,寒毡收拾,贱子归欤。
略整柴门,更芟草径,惟有幽人解枉车。
丁宁著,与做添棋局,砌换茶垆。
自有东阳,锦水城山,几千百年。
记往时仅说,拥麾刻郡,而今创见,持橐甘泉。
地脉方兴,天荒欲破,还为盐梅生钜贤。
清和候,正风薰日永,作地行仙。
题舆小驻樵川。
常只恐祖生先著鞭。
算谁从井落,重新疆理,谁从襄岘,一洗腥胆。
幕府归来,未应袖手,行有诏书来九天。
勋名就,使吾乡夸诧,盛事流传。
残腊卷愁去,春至莫间愁。
荣枯会有成说,无处著机谋。
身世石中敲火,富贵草头垂露,何用苦贪求。
三尺布衣剑,千载赤松游。
忆亲朋,方丱角,总白头。
羊肠世路巇崄,莫莫且休休。
选甚范侯高爵,遮莫陶公钜产,争似五湖舟。
万事付蜗角,止坎谩乘流。
棋声特地,把十年心事,恍然惊觉。
杨柳楼头歌舞地,长记一枝纤弱。
破镜重圆,玉环犹在,鹦鹉言如昨。
秦筝别後,知他几换弦索。
谁念顾曲周郎,樽前重见,千种愁难著。
犹胜玄都人去後,空怨残红零落。
绿叶成阴,桃花结子,枉恨东风恶。
盈盈泪眼,见人欲下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