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佳节号天中,阳极阴生五自重。
角黍但能娱幼稚,綵丝那得制蛟龙。
千年沉汨英灵在,万里浮菖习俗同。
逐客有家归未得,满怀离恨寄南风。
谁将佳节号天中,阳极阴生五自重。
角黍但能娱幼稚,綵丝那得制蛟龙。
千年沉汨英灵在,万里浮菖习俗同。
逐客有家归未得,满怀离恨寄南风。
此诗《重午》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风俗与情感。首句“谁将佳节号天中”以疑问开篇,引出端午节的特殊地位。接着“阳极阴生五自重”点明了端午节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关联,寓意着自然界的循环更替。
“角黍但能娱幼稚,彩丝那得制蛟龙”两句,通过对比角黍(粽子)与彩丝,表现了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多样性和对孩童的特别关怀,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驱邪避害的渴望。
“千年沉汨英灵在,万里浮菖习俗同”则将历史与文化传承联系起来,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说深入人心,无论地域如何辽阔,这一习俗都得以延续,体现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深远影响。
最后,“逐客有家归未得,满怀离恨寄南风”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虽身在他乡,但心系故土,借南风寄托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独特感悟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