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比见客谈东福昌之胜若可避世恨未能一游偶杜某出诸公宿云庵诗轴戏题其后》
《比见客谈东福昌之胜若可避世恨未能一游偶杜某出诸公宿云庵诗轴戏题其后》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道招提枕半冈,结茅真在白云乡。

岚光滴沥衣裳冷,爽气空濛枕簟凉。

幻灭不传神女梦,心清时到赞公房。

是身直与云相似,肯与众生出岫忙。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名为《比见客谈东福昌之胜若可避世恨未能一游偶杜某出诸公宿云庵诗轴戏题其后》。诗中描绘了对一处隐逸之地的向往与想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首联“闻道招提枕半冈,结茅真在白云乡”,开篇即以“招提”(指寺庙)为引子,点明了这处所在是隐匿于山冈半腰的清净之地,茅屋与白云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

颔联“岚光滴沥衣裳冷,爽气空濛枕簟凉”,进一步描绘了此处环境的清凉与宁静。山岚之气如同细雨般轻柔地洒落在衣物上,带来一丝丝的凉意;而四周弥漫的清爽之气,则让枕席也显得格外凉爽。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环境的宜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这种清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幻灭不传神女梦,心清时到赞公房”,转而探讨心灵的净化与超越。诗人似乎在说,世间的一切幻象终将消逝,唯有内心的清明才是永恒。他提到的“神女梦”可能象征着世俗的欲望与幻想,而“赞公房”则可能是对僧侣修行之所的隐喻,强调了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尾联“是身直与云相似,肯与众生出岫忙”,诗人以自身与云朵相比,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他不愿像芸芸众生那样被世俗的束缚所累,而是希望如同云朵一般自在飘逸,不受拘束。这一句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反思与解脱之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由校中秘书授徽倅道出金陵投留守吴公琚

四朝渥遇鬓微丝,多少恩荣世少知。

长乐花深春侍宴,重华香暖夕论诗。

黄金籯满无心爱,古锦囊归有字奇。

一笑难陪珠履客,看临古帖对梅枝。

(0)

中秋夜登秀台二绝·其一

青冥风露无人管,醉力飞升入桂台。

月过斗西亲挽住,伴人骑鹤去蓬莱。

(0)

斯岩庵

舣棹水之涯,重来访可师。

磬声连古寺,僧语隔疏篱。

果熟时抛地,花繁欲堕枝。

三年前到此,不记旧题诗。

(0)

过林忠甫山房

虽是无猿鹤,何殊林麓间。

从教居近市,不必入深山。

白日窗如炙,清风门自关。

留连诗酒乐,坐久竟忘还。

(0)

天涯亭

雨色丝丝风色娇,天涯亭上觉魂消。

一家生意付秋瘴,万里归心随暮潮。

兵送远人还海界,吏申迁客入津桥。

山公对此聊酣饮,怕见醒来两鬓凋。

(0)

岳州

平湖七百里,四望白波围。

影触吴天阔,寒吞楚泽微。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