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趋左蠡,岭势接南安。匡庐真福地,境幽闲。
三天子障,虎踞与龙盘。
五老峰千丈,结个茅庐,任人谤是神仙。
记曾听万壑哀蝉。乐似奏钧天。
琪花飘满地,鸟衔残。桃源洞里,秦火到应难。
我与昌黎异,世间屈曲,不如从汝神山。
涛声趋左蠡,岭势接南安。匡庐真福地,境幽闲。
三天子障,虎踞与龙盘。
五老峰千丈,结个茅庐,任人谤是神仙。
记曾听万壑哀蝉。乐似奏钧天。
琪花飘满地,鸟衔残。桃源洞里,秦火到应难。
我与昌黎异,世间屈曲,不如从汝神山。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涛声趋左蠡,岭势接南安”以涛声和山势起笔,展现出江河与山岭的雄浑气势。接着,“匡庐真福地,境幽闲”赞美庐山为隐逸的福地,环境宁静而深邃。
诗人进一步强调庐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底蕴:“三天子障,虎踞与龙盘”,运用象征手法,形容其险峻如帝王的屏障,龙盘虎踞般威严。五老峰的高耸入云,诗人想象在此建造茅庐,即使遭受他人非议,也自得其乐,视若神仙生活。
“记曾听万壑哀蝉。乐似奏钧天”回忆起山中听蝉鸣的乐音,如同仙乐般悠扬,给人以心灵上的愉悦。接下来,“琪花飘满地,鸟衔残”描绘出仙境般的景象,花瓣飘落,鸟儿衔着残花,增添了神秘与静谧。
诗人将桃源洞与秦火的历史联系起来,暗示即使历经变迁,桃源般的清净之地也能保持安宁。“我与昌黎异,世间屈曲,不如从汝神山”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宁愿追随内心的向往,选择如庐山般超脱尘世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我手何似佛手,日中见斗。
我脚何似驴脚,锁却狗口。
生缘在甚么处,黄茆里走。
乃有北溟之鲲,揭海生尘。
以长觜鸟啄其心肝肺,乃退藏于密。
待其化而为鹏,与之羽翼,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自为炉而镕凡圣之铜,乃将图南也。
道不虚行,是谓无功之功。
遍得其道者,一子一孙而已矣。
得其一者,皆为万物之宗。工以丹墨,得皮得骨。
我以无舌,赞水中月。
谷底一墟落,地形如盎盆。
榱题相照耀,其民颇家温。
土风甚于秦,不可借釜甗。
僧屋无陶瓦,剪茅苍竹樊。
借问僧安在,乞饭走诸门。
人鬨鸟乌语,簟凉风水文。
旁有蜂蜜庐,颇闻衙集喧。
将雨蚁争丘,鏖兵复追奔。
红英委凤翼,赤帻峨鸡冠。
汲烹寒泉窟,伐竹古松根。
相戒莫浪出,月黑虎夔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