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叠叠远山扉,手植柽杨许大围。
梦里不思龙尾道,閒中聊葺鹿皮衣。
要图曲蘖千回醉,且作枪榆数步飞。
濯足亭中人姓吕,呇花时过钓渔矶。
溪流叠叠远山扉,手植柽杨许大围。
梦里不思龙尾道,閒中聊葺鹿皮衣。
要图曲蘖千回醉,且作枪榆数步飞。
濯足亭中人姓吕,呇花时过钓渔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与心境。首联“溪流叠叠远山扉,手植柽杨许大围”以自然景色开篇,溪流蜿蜒,远山环绕,诗人亲手栽种的柽杨形成了广阔的绿色屏障,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自得其乐的氛围。
颔联“梦里不思龙尾道,闲中聊葺鹿皮衣”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官场的淡然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梦中他不愿再回顾那条通往权力与责任的龙尾道,而在闲暇时光,他仅满足于修补鹿皮衣,追求简朴自在的生活。
颈联“要图曲蘖千回醉,且作枪榆数步飞”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渴望通过饮酒来忘却世事烦恼,同时又以枪榆为乐,享受短暂的自由与快意。这里“曲蘖”指酒,“枪榆”可能是指枪榆树,象征着自由飞翔的想象。
尾联“濯足亭中人姓吕,埼花时过钓渔矶”则点明了地点与人物。在濯足亭中,一位名叫吕的人正悠闲地垂钓,埼花(埼,同“堤”,堤岸上的花)随风摇曳,增添了几分宁静与诗意。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的美景,也暗示了他与周围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脱,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战骨缟如雪,月色惨中秋。
照我三千白发,都是乱离愁。
犹喜淞江西畔,张绪门前杨柳,堪系钓鱼舟。
有酒适清兴,何用上南楼。擐金甲,驰铁马,任封侯。
青鞋布袜,且将吾道付沧洲。
老桂吹香未了,明月明年重看,此曲为谁讴。
长揖二三子,烦为觅菟裘。
不种一陇田,仓中有馀粟。
不采一株桑,箱中有馀服。
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
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是物皆有馀,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同歌知足曲。
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