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踪廿五年前到,江也依稀。山也依稀。
少壮沈雄心事违。词人问我重来意,吟也凄迷。
说也凄迷。载得齐梁夕照归。
游踪廿五年前到,江也依稀。山也依稀。
少壮沈雄心事违。词人问我重来意,吟也凄迷。
说也凄迷。载得齐梁夕照归。
这首《丑奴儿令·吠月坡半林订游》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是晚清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作品多蕴含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此词以回忆与感慨为主题,通过对比“廿五年前”与“重来”的不同心境,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词中“游踪”二字开篇,点明主题,引出对往昔游历的回忆。“江也依稀,山也依稀”,以景物的模糊来象征记忆的朦胧,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接着,“少壮沈雄心事违”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暗含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词人以“词人”自称,通过“吟也凄迷,说也凄迷”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是对自身情感状态的描绘,也是对整个时代氛围的反映。
最后,“载得齐梁夕照归”一句,以“齐梁夕照”这一富有诗意的景象,象征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与憧憬。整首词在回忆与展望之间徘徊,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顾,也有对未来道路的深深思考,展现了龚自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洛阳九老图中,当时司马年犹小。
争如今夕,举杯相劝,十人齐寿。
已幸同庚,何分雌甲,本无多少。
但有头可白,无愁可解,只如此、都赢了。
庆礼十年还又,更十年、依前难老。
尽教百岁,做人高祖,见孙白首。
却要从今,探梅脚健,看山眼好。
赖天公,顿得东园长在,陪歌陪酒。
尝闻子美清江曲,日典春衣耽美禄。
又闻太白游长安,市上熏熏醉眠熟。
风流国里太平时,处处红楼漾酒旗。
王孙公子恣行乐,繁弦脆管相追随。
谁知寥落天涯客,笠顶清风杖挑月。
芒鞋踏遍山水雄,奋身欲入黄金阙。
方嗟萧索向西园,刮面寒风雨涨天。
回头忽喜黑衣至,急破红泥倾数船。
虽无皓齿歌金缕,也扫新诗狂欲舞。
儿童拍手笑拦街,应怪吴侬喜如许。
长江波浪卷银山,去去仍悲道路难。
只凭一醉进未得,更借高风吹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