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荡寒沙,归鞭促暮笳。
乱红萦马足,深绿隐渔家。
路踏严城月,门敲小径花。
春光长不歇,投老愿天涯。
日色荡寒沙,归鞭促暮笳。
乱红萦马足,深绿隐渔家。
路踏严城月,门敲小径花。
春光长不歇,投老愿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郊游场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温馨。首句“日色荡寒沙”,以“荡”字生动地展现了阳光洒在寒冷沙漠上的景象,既渲染了环境的辽阔与荒凉,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归鞭促暮笳”一句,通过“促”字,形象地表现了归途的急切与黄昏的临近,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的氛围。
“乱红萦马足,深绿隐渔家”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乱红”(纷飞的花瓣)与“深绿”(茂密的绿色植被)交织在一起,不仅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同时,这两句还巧妙地融入了人物活动,通过“马足”和“渔家”,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和渔舟的摇曳,感受到生活的节奏与韵律。
“路踏严城月,门敲小径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场景,将时间推进至夜晚,月光下的城市显得格外静谧,而小径旁的花朵被轻轻敲打,似乎在诉说着夜的温柔与神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夜景,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春光长不歇,投老愿天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永恒美好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生活的憧憬。这里的“天涯”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遥远,更象征着心灵的追求与梦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活的诗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千里到齐安,三夜语不足。
劝我勿重陈,起游西山麓。
西山隔江水,轻舟乱凫鹜。
连峰多回溪,盛夏富草木。
杖策看万松,流汗升九曲。
苍茫大江涌,浩荡众山蹙。
上方寄云端,中寺倚岩腹。
清泉类牛乳,烦热须一掬。
县令知客来,行庖映修竹。
黄鹅时新煮,白酒亦近熟。
山行得一饱,看尽千山绿。
幽怀苦不遂,滞念每烦促。
归舟浪花暝,落日金盘浴。
妻孥寄九江,此会难再卜。
君看孙讨虏,百战不摇目。
犹怜江上台,高会饮千斛。
巾冠堕台下,坐使张公哭。
异时君再来,携被山中宿。
南归闭门万事了,病卧常多起常少。
未用田间下泽车,何须枥上追风骠。
乡人记我少年日,滇马为致风前鸟。
三年伏枥人共怪,马不能言心可晓。
坐驰千里气蟠结,日食生刍空自笑。
主人自是箕颍人,谁复为送洮岷道。
支公惠眼识神骏,山下泉甘足芳草。
法流一洗百病消,翘足长鸣且忘老。
寺古依乔木,僧闲正莫年。
为生何寂寞,爱客尚留连。
虚牖罗修竹,空厨响细泉。
坐听谈旧事,遍识洛中贤。
彭城一双刀,黄金错刀镮。
脊如双引绳,色如青琅玕。
开匣飞电落,入手清霜寒。
引之置膝上,凛然愁肺肝。
我衰气力微,览镜毛发斑。
誓将斩鲸鲵,静此沧海澜。
又欲戮犀兕,永息行路难。
有志竟不从,抚刀但长叹。
投刀泪如霰,北斗空阑干。
归来刈蓬蒿,锄田植芳兰。
惜刀不忍用,用亦非所便。
弃置尘土中,坐使锋刃刓。
床头夜生光,知有蛟龙蟠。
惭君赠我意,时取一磨看。